學校管理架構:
學校管理委員會由教育局委派的主席帶領校長、教師、家長、校友及專業社會人士代表組成。行政小組分為管理與組織、學與教、校風及學生支援和學生表現。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學校管理委員會於一九九九年九月成立,委員由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兩名教師代表、兩名家長代表、一名校友代表及一名社會人士組成。每學年最少召開三次會議,務使學校的管理工作能更具效率和成效,從而提高教育質素
環保政策:
綠色學校,推行環保低碳生活,培訓環保發明家。
學校關注事項:
1. 優化校本科研文化,提升不同學習能力學生的自學能力及學習自信,加強照顧學習多樣性的學教效能。
學習和教學策略:
推行「合作學習及腦科學及思維為本」教學策略,配以聲情教學,以學生為主導,提升思維能力,提升參與度,推動生生互助及互學的文化,有效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課堂安排小組討論、匯報及分享活動,提升兩文三語的表達能力。利用多層次提問方式,提升思維、解難及創意能力等共通能力。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優化校本科研文化,提升不同學習能力學生的自學能力及學習自信,加強照顧學習差異的學教效能。
2. 加強德育及公民教育,建立校本道德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及態度。
共通能力的培養:
藉多元化教學策略、全方位學習及專題研習等活動,提升學生解難、表達溝通及協作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設導修課、課後功課輔導班、小組教學及學習支援課程、測考調適、及早識別和輔導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設資優及拔尖課程,提升尖子學生的潛能及信心,「關懷大使」輔導小一學生,「讀默寫大使」輔導小二及小三學生、安排小一適應及小六升中銜接課程等。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1. 按能力編班,為學生提供適切的學習進程。
2. 課程調適及拔尖課程。
家校合作:
組織家長義工,舉辦親子講座、親子閱讀日營、家長興趣班及親子活動等。
校風:
學校管理委員會於一九九九年九月成立,委員由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兩名教師代表、兩名家長代表、一名校友代表及一名社會人士組成。每學年最少召開三次會議,務使學校的管理工作能更具效率和成效,從而提高教育質素
學校發展計劃:
1. 優化校本科研文化,提升不同學習能力學生的自學能力及學習自信,加強照顧學習差異的學教效能。
2. 加強德育及公民教育,建立校本道德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及態度。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透過校本「腦科學及思維為本教學策略」培訓課程,提升教師專業知識及教學策略,積極鼓勵進修電子教學及自主學習課程,建立教研課研、同儕備課觀課、公開觀摩課等文化,促進團隊專業及協作精神。
其他:
15-16年度在全港再生能源綠化設計比賽獲亞軍,園藝組季軍及十多個獎項,各學科及體藝比賽共獲164個獎項,學生被選為優秀學生及黃大仙區傑出學生優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