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本校為一所天主教學校,校長帶領一位副校長、七位主任及十三位助理學位教師推展校務。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辦學團體代表、校監、校長、社會人士、家長代表、老師代表及校友代表,定期召開會議商討校政。
環保政策:
致力推動環保教育,每年均舉辦多項環保活動,如:「綠化校園工程」、「一人一花」計劃,以提高學生對綠化環境的意識。
學習和教學策略:
透過校本及跨學科課程,學生能應用高階思維技巧,閱讀及解難策略等提升高階思維,批判思維及解難能力。
關鍵項目的發展:
透過校本閱讀計劃及活動擴闊學生閱讀面,並進行專題研習,培養學生共通能力。藉校本德育課程,推行德育及公民教育。
學校參加教育局「電子學習學校支援計劃」,設有無線網絡基礎設施及添置流動電腦裝置供教學之用,各科善用網上學習平台及電子教學工具,提升學生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的能力。
共通能力的培養:
透過綜合課、跨學科主題學習及全方位學習,發展學生高階思維、解難及創造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本校以「全校參與」模式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透過多元化的小組教學、加強輔導教學計劃及輔導教學等,提升學生學業成績;並設成長的天空計劃及小組活動,支援有成長需要的學生。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各科設校本課程、普教中、英文數學及全方位學習等,達致拔尖補底。設資優課程、功課及測考調適,照顧有特別學習需要的學生。
家校合作:
藉不同的活動,增強親子溝通。學校舉辦福傳、義工服務及講座等,加強家長對學校的認識及組織家長支援網絡。此外,校方與家長保持雙向溝通,促進學生成長。
校風:
藉不同的活動,增強親子溝通。學校舉辦福傳、義工服務及講座等,加強家長對學校的認識及組織家長支援網絡。此外,校方與家長保持雙向溝通,促進學生成長。
學校發展計劃:
1. 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
2. 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3. 加強家長教育。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教師以基督的愛培育學生,持續進修,為學生締造優質教育。
其他:
本校學生無論於學業或體藝方面都表現出色,更屢獲殊榮,包括榮獲2016衍生獎學金、「卓越今天、成就未來」表少年領袖獎勵計劃獎學金、杜葉賜恩教育基金「2016全港青少年進步獎獎學金」、萬寧及GNC表現獎勵計劃獎學金、華夏盃130多個獎項、第68屆香港學校朗誦節中、英文獨誦多個獎項等,2015-2016年度全年共780人次獲校外比賽的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