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學校管理層由校長、副校長及自評改善小組組成。
自評會議歡迎所有老師參與,向學校提出意見。學校亦會定期與家教會進行會議,接納並跟進家長對學校政策的意見。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香港路德會增城兆霖學校法團校董會架構參考教統局網站的法團校董會登記冊,工作是處理學校一切事務。
環保政策:
1. 全校推行廢物分類及回收計劃。2. 回收舊校服及舊書。3. 校本環保活動:減廚餘計劃、魚菜共生活動、綠孩兒計劃、化廚餘為肥料活動。4. 節約能源:攝氏25度以上才開空調、關掉無用的燈光等。5. 節約資源:鼓勵使用環保紙、減少用即棄物品。
學校關注事項:
1. 平衡學生的校園生活。2. 優化課程規劃,提升學生學業表現及自主學習能力。3. 認識良好的學習行為,強化學生的良好行為,培養和諧的師生關係。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外籍傳教士推行英語活動、以英、普作為溝通語言,藉此善用非教學時間提升學生英、普溝通能力。2. 全校「普教中」,數學施教時滲數英名詞,常識分中常及英常(英常全英授課)。3. 跨學科專題研習,培養學生溝通能力及創造能力。4. 重視外地交流,不同級別參與不同的外地交流活動,訓練學生共通能力及培養國際視野。5. 透過正規及非正規課程(自理營、學長計劃、輔導計劃)培訓學生自理能力及關愛品德。6. 與教育局合作,委派高級課程發展主任與老師共同設計教學課程。7. 參與中大「以評估為學習」備課會議及交流活動。8. 與港大合作「促進實踐社群以優化小班教學」支援計劃。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加強英文、普通話訓練及培養自理能力、成為精明的世界公民。2. 讓學生放眼世界,關心時事及認識世界各地文化。3. 提升學業表現及營造閱讀風氣。4. 掌握專題研習及匯報技巧。5. 建立一所基督愛心國際校園。6. 培養學生學習習慣,提升自學能力。7. 發展學生科技及電腦編程能力。
共通能力的培養:
1. 透過專題研習、服務學習及多元智能課培養學生共通能力。2. 透過與澳洲 Horsham Lutheran Primary School 協作聯繫,擴闊國際視野。3. 透過與日本 Okinawa AMICUS International School 小學的學生聯繫,擴闊國際視野。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1. 學生支援組對資優及學習困難學生提供適切課程及上課模式、功課及評估調適,令學生就自己能力學習。 2. 設加輔班、分組教學、為特殊需要的學生提供協助,應付學習上的問題。3. 開辦課後補習班、學習困難補習班、課後自修室,多元化關顧學生學業。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1. 為有特別學習需要同學設立個人學習專檔,跟進課程、功課及考試調適。2. 設立小一及早識別學習困難計劃,及早了解學生學習需要。
家校合作:
第六屆家教會本年度與學校合辦多個活動:RUNNING KIDS籌款活動、親子旅行、運動會、家長茶聚、手工工作坊、活木球同樂日等,除加強家校溝通,還成立義工隊協助學校活動,例如故事爸媽和早讀爸媽。
校風:
第六屆家教會本年度與學校合辦多個活動:RUNNING KIDS籌款活動、親子旅行、運動會、家長茶聚、手工工作坊、活木球同樂日等,除加強家校溝通,還成立義工隊協助學校活動,例如故事爸媽和早讀爸媽。
學校發展計劃:
1. 本校以英普沉浸計劃培育三語精英,在所有科目中加入英普教材,漸進地以英普作為溝通語言。英普雙班主任制與小班教學模式全面照顧學童。2. 通過引入海外來賓(內地及英美澳)到校和學生一起生活,並通過出外考察交流學習(日本、新加坡及澳洲),營造國際化學習環境,促進跨國界的教學交流孕育國際視野、兼容不同的文化,務使同學能在這「全球一體化」的社會中爭一日之長短。3. 發展電子教學、科技教學、電腦編程教學。4. 詳細發展計劃請參考本校網頁之校務發展計劃書。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教師專業發展以英語及普通話為主軸,朝多元發展,以配合學生不同需要及學校發展的方向。2. 教師參與不同學習需要的講座及課程,更深入了解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提升課堂教學素質。3. 教師參與任教科目的專題講座及課程,更深入了解課程發展新方向。
其他:
公開比賽:本校在校際朗誦節、音樂節、草地滾球、劍擊、話劇及各項運動比賽中亦取得佳績。詳情請參考本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