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法團校董會由辦學團體內的專業人士及各界別校董組成,負責學校管理和發展。校內管理架構完善,校長、行政小組及科務小組合作無間。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成員包括校監、辦學團體校董、獨立校董、校長校董、教師校董及家長校董。
環保政策:
挑選學生擔任環保大使推廣環保訊息。學校響應全港性環保活動,例如:申請環保基金,在課室安裝隔熱膜減低耗電量;另外本校每年由學生親手種植小盆栽進行公益金慈善年花義賣活動,除了可為公益金籌款外,還可將「綠色訊息」帶至本校各個家庭。
學習和教學策略:
教師一方面優化課堂教學策略,讓學生發展多元智能及共通能力;另一方面發展資訊科技支援學與教,在內聯網設立網上練習及資源庫,增加課餘自學渠道。校外考察後,教師會在討論區設立題目,讓學生發表意見。教師亦會透過「合作學習」教學策略,一方面提升學生學習效能,另一方面增加生生互動機會。學校設立導修課讓學生在校內完成家課。小一開始設有普通話教授中文科班別。學校亦會定期舉辦全方位學習活動。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積極擴闊學生的閱讀層面及提升閱讀能力,其中英文科和圖書科更列為關注事項。
2. 發展資訊科技,運用內聯網作為學習平台,增加學生自學機會。
3. 透過專題研習,連繫各學習領域,鞏固學習內容。
4. 重視學生品德培養,推行「品德獎勵計劃」及「天使計劃」,教師關愛學生。學生層面方面,培訓「中文讀默寫小老師」,於午息為低年級同學提供協助。
共通能力的培養:
透過分組活動,培養學生協作及溝通能力,並運用不同模式的探究活動,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考、解難及創造等共通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設有小一精英學習小組、小學加強輔導教學計劃、課後功課輔導班、小六英語面試班、成長的天空計劃、中文讀默寫小老師、專注力及社交小組、英文大使等,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學校更會推薦學生參加由教育局主辦的資優課程。學校推行校本言語治療計劃,使有需要的學生盡早得到適切的支援。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中文科利用讀寫結合的課堂設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英文科透過「小學識字計劃」增加英文閱書量。數學科運用適切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解難能力。常識科參與小學校本課程發展,設計更有效的學習活動。家課調適措施讓能力稍遜的學生得到適切的安排,減少功課量帶來的壓力。考試支援措施協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盡展所學。
家校合作:
家長教師會促進學校與家長的溝通和聯繫,與學校合辦各類型的講座、工作坊和聯誼活動。家教會又協助學校推行各種學習活動。學校亦舉辦家長日、晨光茶聚、小五升中提要講座及小六升中選校講座等。
校風:
家長教師會促進學校與家長的溝通和聯繫,與學校合辦各類型的講座、工作坊和聯誼活動。家教會又協助學校推行各種學習活動。學校亦舉辦家長日、晨光茶聚、小五升中提要講座及小六升中選校講座等。
學校發展計劃:
1. 推行自主學習:讓學生認識及運用自主學習的方法,提升積極學習的態度,並在校園營造分享主動學習的氣氛。
2. 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及正面的價值觀:建立學生全人品德發展的架構,重點培養學生擁有承擔精神、關愛、堅毅、責任感、誠信及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
3. 運用資訊科技優化學與教的效能:於學科學習時適量使用電子學習資源,安排教師參與有關電子學習的專業發展課程。各科於內聯網的學習平台強化自學系統,讓學生進行練習及評估。電腦科使用網上電子學習平台進行有效的課堂學習。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教師一方面參與專科培訓,另一方面參加致力照顧學生不同需要的相關工作坊。本校除了每年參與由教育局及屯門區小學校長會主辦的屯門區小學聯校教師發展日外,亦委派教師參加區內學校專業交流,務求擴闊學習平台及集思廣益。
其他:
香港紅卍字會撥款設立學業成績優異獎學金、操行獎學金及學業成績進步獎學金,鼓勵學生達至品學兼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