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在香港教育大學附屬學校有限公司執行委員會、法團校董會、校監、校長及中層管理團隊領導下,校內組織依不同範疇區分,各組別均具明確權責,有效地協調運作,推動學校發展。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已成立法團校董會,校董會成員多為教大資深學者,其專長涵蓋課程發展、語文教學、電子學習及教育心理等。獨立校董及家長校董亦為資深教育家或專業人士,熱心推動優質學校發展。
環保政策:
1. 參與教大「塑膠資源教育-3Rs&3Cs計劃」。2. 善用「環保基金」,設置發電單車及節能光管等環保設備。3. 透過一人一花、地球一小時及舉辦多元的校本活動,如環保校服、環保標語設計、送舊迎新大掃除、小園丁、環保講座及工作坊等,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學校關注事項:
1. 強化教師專業能量,優化校本課程,提升學業表現。2. 完善校本自學模式,培養自學習慣。3. 優化校本價值教育框架,培養學生尊重的態度。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德、智、體、群、美、情、靈七育的均衡發展,讓學生探索各學習領域的知識,掌握共通能力,協助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2. 積極優化兩文三語教學,加強數理教學,推展編程教育(Coding Education)及STEM課程,提升學生的運算思維及探究能力。3. 全力推動電子學習,善用資訊科技提升學教效能。同時更配合多元化評估,提倡以評估促進學習。4. 透過引入不同的校外專業支援,包括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局課程發展處及校本支援組等協助本校發展具校本特色的課程。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為首12間參與CoolThink@JC運算思維編程教育的小學,培養學生解難能力。2. 發展校本STEM課程,培養科創及企業人才。3. 積極推動多元及高效電子學習活動,並於高年級部分班別實施電子書包班計劃。4. 推行跨學科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及共通能力。5. 透過與教育局及香港教育大學的合作,推展價值教育,培養學生批判思考能力,發展積極人生態度。6. 設早讀課、故事爸媽及參與「明日星球」閱讀計劃,與台灣學生進行跨地域網上閱讀活動,培養學生愛閱讀的習慣。
共通能力的培養:
為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及讓學生的溝通、協作、創意及研習能力得到全面發展,本校推展一至六級跨學科課程,讓學生透過全方位學習、實地考察、探究活動、科技製作、創業體驗、匯報交流及成果展覽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明辨性思維及擴闊國際視野。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1. 設資優小組、增潤及強化班。2. 成立學習支援小組、提供教育心理學家及言語治療服務。3. 透過小一銜接計劃及加強非華語學生教育支援,協助學生適應學習生活。4. 提供轉介服務、個案輔導及成長的天空活動。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按學生學習及成長需要,在教學進度、課業及評估上作出適切調適。
家校合作:
1. 家教會於2003年成立,家長熱心參與義工服務並協助籌辦閱讀及多元智能活動,又協助學校籌款增善設施。2. 老師透過陽光電話、茶聚及家長日等渠道與家長保持良好溝通。3. 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加強家校資訊傳遞。
校風:
1. 家教會於2003年成立,家長熱心參與義工服務並協助籌辦閱讀及多元智能活動,又協助學校籌款增善設施。2. 老師透過陽光電話、茶聚及家長日等渠道與家長保持良好溝通。3. 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加強家校資訊傳遞。
學校發展計劃:
1. 加強與教大聯繫,促進教師專業成長。2. 善用數據及教學資源,優化學與教。3. 全力推動編程教育,培養科創人才。4. 積極發展電子學習及STEM課程,展示創新學教模式。5. 延續「窗戶學校」角色,促進教育交流。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成立教師專業發展基金資助教師參與境內外專業交流活動。2. 積極於本地及國際性的研討會分享校本經驗,促進教師專業成長。3. 全體教師參與聯校及校本教師專業發展活動,進行分組研討及交流。4. 積極參與各大專院校及教育局的校本協作及借調計劃,優化教師團隊。
其他:
1. 2012-2017年度榮獲全球 Microsoft Pathfinder Innovative School,Mentor School及Showcase School榮譽。2. 賽馬會運算思維教育先導學校。3. 榮獲「香港建築師學會2002年全年建築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