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法團校董會管理及監察學校運作,校長除向法團校董會報告學校事務外,亦需向香海正覺蓮社教育事務推展委員會問責。校內設危機及改善小組、家長教師會、教務組、課程發展組、訓導及輔導組、資訊科技組、課外活動組及總務組,共同籌劃學習運作及發展。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校董會定期舉行會議商議學校發展方向,成員除由辦學團體委任外,亦包括校長,教師、家長、舊生及獨立校董,共同監察及協助學校發展。
環保政策:
學校有一系列環保政策,包括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綠化校園及空中花園天台種植活動。學校近年獲環保基金撥款更換全校光管為 T5 環保光管,更換一級能源標籤環保冷氣機及省電環保指示燈等,本年度再申請安裝玻璃窗防熱貼及天台防熱塗層,為保護環境盡一分力量。
學校關注事項:
協助學生建立自學文化,培養學生養成自學能力,協助學生發展主動探究知識的精神並能自行訂立學習計劃,促進學生有效學習並照顧學生個別學習需要,建立共融關愛的愛心校園。
學習和教學策略:
學校注重培養學生多元智能,照顧學生均衡發展。校董會捐贈校巴,因此多舉辦各種校外學習活動,以不同情境鞏固學生學習經驗。每年舉辦境外學習遊,以跨學科學習方式拓寬學生學習視野。積極發展跨科課程,加強課程縱向之連貫性及橫向之課程覆蓋。從而培養學生在各學科及德育、公民教育、閱讀、專題研習、資訊科技學習等的知識。
關鍵項目的發展:
推行早讀、中英文廣泛閱讀、看漢中文網上閱讀計劃等。每年「認識中國文化」及「資優教育」計劃優勝者可前往外地參觀考察。學校設有成長課及全學年校本訓輔活動等。本校積極發展資訊科技教育,為教育局「電子學習試驗計劃」先導小學,於小一至小三英文科全面採用電子教學,亦積極發展數學科電子教學。本校電子教學計劃屢獲好評,政務司司長、教育局副秘書長、美國教育部副部長亦親臨參觀本校電子教學情況。
共通能力的培養:
課程小組在各科集體備課中,設計不同學習單元、學習活動及學習情境在課堂中使用。以滲透方式教育學生,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發展共通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英、數按學生能力分小組上課。小三至小六設加強輔導班,照顧有學習差異的同學。一、二年級設中、英、數輔導班,三至六年級設課後補課班及補習班。課後有功課輔導員協助同學溫習及完成功課至下午5:30。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本校教師設計大量電子學習教材供教學使用。其中中文科參加教育局「種籽計劃」多年,自製多本中文科課程調適冊供學生使用。
家校合作:
本校開放學校校園,家長可參與早會及聯絡老師商談學生近況。學校設家長中心,方便家長在校進行活動。家長教師會每年舉辦多項活動,除研討會、工作坊外,亦舉辦興趣班、親子旅行、燒烤晚會、境外遊、羽毛球小組等,加強親子及家長與學校之間的良好互動關係。
校風:
本校開放學校校園,家長可參與早會及聯絡老師商談學生近況。學校設家長中心,方便家長在校進行活動。家長教師會每年舉辦多項活動,除研討會、工作坊外,亦舉辦興趣班、親子旅行、燒烤晚會、境外遊、羽毛球小組等,加強親子及家長與學校之間的良好互動關係。
學校發展計劃:
學校聘有 2 位外籍英語教師,全校學生均會接受外籍英語教師授課,包括英文口語課、拼音課及故事書閱讀課等。學校入選教育局「學校電子學習試驗計劃」及「電子學習學校支援計劃」,以第一學習階段為基礎,自行設計小一至小三英文科教材,包括英文教科書、電子學習活動、文法及拼音活動、課業及評估等,學生可免費使用(不需再購買英文科教科書),而每位學生都可獲分派一台小型手提電腦作學習之用,長遠計劃並會延伸至其他科目及其他年級,推行「電子書包」學習。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學校及校務會議因應教師需要及教育趨勢舉辦教師發展日,培訓教師學習嶄新的教育知識。本校 97% 老師已取得大學學士學位,46% 更擁有碩士學位,百分比遠高於全港小學平均水平。
其他:
學校設「黃藻森先生獎學金」、「覺光長老紀念獎學金」、「何德心居士飛躍進步獎學金」,獎勵學業、操行、體藝等有傑出表現的學生。學校參與教育局學校電子學習試驗計劃及電子學習學校支援計劃。兩奪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世衞健康學校金獎、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世界信息峰會大獎、微軟創意教師比賽冠軍。亦參加教育局中文科內地教師交流計劃,數學科「合作學習」及資訊科技組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