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法團校董會下設校務委員會推行校本管理。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法團校董會由15名校董組成,包括辦學團體、校長、教員、家長、校友、獨立校董。
環保政策:
從校園環境、課程設計及環保活動等各方面著手,將環保理念融入日常校園生活中,培育學生的環保意識。本校更與環保團體緊密聯繫,一起推廣環保教育及舉辦多元化的環保活動,為愛護地球出一分力。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推行小班教學,推廣閱讀,配合生本策略:大量識字,提早閱讀,前置課業,加強學生互動,培養學生主動及自學能力。
2. 發展「校本資優課程」,提升學生能力,拔尖不封頂。
3. 推行加強輔導計劃及課後輔導計劃,支援學生學習。
4. 善用資訊科技支援學與教。
5. 推行普教中,提升學生普通話能力。
6. 推行英語戲劇課程,提升學生英語及各種共通能力。
7. 實施多元化評估,增設家長評估、學生自評及互評和專題研習評估。
8. 運用評估促進學與教策略,試後進行分析,提升學與教的成效。
9. 發掘和提供展示平台,供學生學以致用,提升其學習興趣。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德育及公民教育:弟子規課程、 中港及其他境外教育交流計劃、生活體驗計劃、課堂學習及跨課程方案推廣價值教育。
2. 從閱讀中學習:圖書館與各科協作,支援閱讀學習。
3. 專題研習:已融入各科的教與學。
4.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校園電視台、遠程教室、網上學習平台、機械人課程。
共通能力的培養:
透過課堂活動及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加強輔導計劃、輔導教學、言語治療、心理輔導等。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跟進評估,為有需要的學生作課程調適。
家校合作:
透過多元化渠道與家長保持良好的聯繫及合作關係。舉行「家長觀課」及「家校互聯網」各級家長座談會。因應學生於不同階段的成長需要舉辦相關課題的家長講座,讓家長強化管教效能。家長教師會舉辦學生興趣班及親子義工服務,促進家庭關係及學生多元智能發展。
校風:
透過多元化渠道與家長保持良好的聯繫及合作關係。舉行「家長觀課」及「家校互聯網」各級家長座談會。因應學生於不同階段的成長需要舉辦相關課題的家長講座,讓家長強化管教效能。家長教師會舉辦學生興趣班及親子義工服務,促進家庭關係及學生多元智能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繼續推行普通話教授語文及增聘外籍教師,提升學生兩文三語的能力。
2. 繼續推行小班教學,配合「生本教育」,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3. 延續提升小學英語水平計劃。
4. 繼續發展資優課程。
5. 繼續推行弟子規活動,培養學生愛國、愛家、愛人、愛自己的價值觀。
6. 推行電子教學,善用校園電視台和遠程教室,支援學生學習。
7. 推動STEM教育,在課堂內外提供與STEM相關的學習經。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校本及科本教師專業發展。
2. 定期教師專業發展會議。
3. 內地姊妹學校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