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行政架構上設學校發展組及政務委員會。學校發展組負責訂立學校發展之方向及政策;政務委員會每週召開例會商討各項校務工作;政務委員會下設課程及行政兩大範疇,由兩位副校長統領,其下分設多個功能小組,以群策群力方式推展校務。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法團校董會為本校最高領導層,負責釐訂學校整體發展方向及議決重要提案;成員計有校監、副校監、辦學團體校董七位、獨立校董一位、校長校董一位、教師校董兩位、家長校董兩位、校友校董一位。
環保政策:
培養學生環保意識,愛護環境、珍惜地球寶貴的資源。包括:培訓環保先鋒,推廣環保信息;推行廢物回收及節能活動,並通過各類環保設施,讓學生學習環保知識;推廣節能,裝置太陽能光伏板、動力單車、能源風車等。開設種植園地及相關設施,令學生體會生物與大自然的緊密聯繫。
學校關注事項:
優化學與教策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校園關愛文化,建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學習和教學策略:
以學生為中心規劃適切的課程,課堂進行小組協作學習,重視師生及生生互動,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訂有兩文三語校本政策:中文科二至六年級全級採用普通話學習;英文科由一年級至六年級,均採用全語境學習,在此安排下,全體學生得享最佳的語言環境,成功培養良好的語文能力。為擴展學生的學習經歷,學校致力安排不同類型的活動,包括全方位學習日、綜合藝術課、境外考察交流、教育營、主題學習日、綜藝音樂會、專題研習、校園小記者‥‥‥
關鍵項目的發展:
「常閱讀」乃提升語文能力之不二法門,本校推行早讀課、圖書課、小一識字課程、親子閱讀、讀書會、閱讀推廣計劃等,以達致學生「識讀、樂讀、廣讀、多讀」之目標。在資訊科技教育方面,設立遠程教室、電子學習平台,讓學生體驗遙距學習及網上學習的模式。本校編擬專題研習課程,建構學生處理資訊的能力,並透過小組協作學習模式,培養合作能力。在德育及公民教育方面,設計校本生命教育課及成長課課程,同時推行成長列車系列之小組活動,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品格與正確的價值觀。
共通能力的培養:
本校重點發展共通能力中的批判性思考、創造及溝通,並以學科為本,因應各科目之課程特色,設計校本課程發展學生的不同能力,比如透過視藝及音樂科培養創意;透過常識科的時事分享培養批判性思考;透過專題研習培養解決問題及研習能力;數學科設速算課程以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全校老師參與訓輔工作,促進學生個人發展與成長。設立人才庫、校本資優課程及多元化課外活動,以發展潛能,培養人才。開設科目輔導小組、專項支援小組、功課輔導班等支援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使補底自強,鞏固根基。推行「跨越彩虹獎勵計劃」,鼓勵學生自訂目標,挑戰自我,讓不同能力的學生皆有達標機會,提升自信。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培優拔尖方面,設校本資優課程,培訓小領袖及發揮學生創意;補底自強方面,因應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安排家課及測考調適。
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無間、坦誠溝通,家長熱心支援學校活動及關心子女學習情況。
校風:
家校合作無間、坦誠溝通,家長熱心支援學校活動及關心子女學習情況。
學校發展計劃:
本校致力培養讓學生們靈巧、善學,有正面自我形象,盡展所長,享有積極人生。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致力推動學習型文化的氛圍,教師在學習中持續專業成長,與時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