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校董會-校監-校長-副校長-行政主任。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由校監、資深校長、校長、神職人員、業外人士、家長及教師組成。
環保政策:
推行環保計劃,協助美化校園及推動環保回收活動。另由德育及公民教育組統籌有關環保教育之工作。
學習和教學策略:
課堂設計以學生為主導,透過適切的學習活動及提問,提升學生的學習及高階思維的能力。此外,學校亦會利用不同的學習模式,如電子學習(聰明板)、網上學習平台等,以擴闊學生的知識領域和生活經驗。
關鍵項目的發展:
透過閱讀課、午讀、家長伴讀計劃,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及興趣,並掌握閱讀的技巧。利用資訊科技進行師生互動學習活動。推行專題研習,加強知識、技能及態度的培養。德育及公民教育小組統籌推行全面性的價值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正確人生觀。
共通能力的培養:
各科組的課程編排以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及共通能力為主要目標。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以全校參與模式,為不同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服務,以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及興趣,此外,亦因應學生的能力及興趣,開辦拔尖課程,啟發學生的潛能。本校亦會為準小一學生舉辦「小一適應課程」,讓各小一新生盡快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配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安排不同類之課後小組,由老師按學生需要設計適合之課程。
家校合作:
與家長保持緊密的伙伴關係,除安排家長日外,更邀請家長一同參與學校活動,對個別學生及其家庭作適切支援,使學生健康愉快地成長。本校每個月舉行「家長茶聚」,讓校長及家長輕輕鬆鬆地談談學生的學習情況。
校風:
與家長保持緊密的伙伴關係,除安排家長日外,更邀請家長一同參與學校活動,對個別學生及其家庭作適切支援,使學生健康愉快地成長。本校每個月舉行「家長茶聚」,讓校長及家長輕輕鬆鬆地談談學生的學習情況。
學校發展計劃:
透過語境教學計劃及英語戲劇教育計劃,發展學生兩文三語的能力。推行小班教學及參與校外支援計劃,以照顧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效。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配合學校發展方向,鼓勵老師自我增值,並參與教育局及大專院校的教師專業培訓計劃。老師亦透過教學分享和課堂討論,建立專業的學習社群,以促進教學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