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本校有校長、副校長、課程主任、主任、老師、書記、技術支援人員、學生輔導人員、教學助理、工友等,負責發展、學務、科務、訓導、行政、教務、課程,支援、教學、文書、輔導及支援等的工作。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本校已於2008年成立法團校董會,由16位校董組成:9位辦學團體校董,1位替代辦學團體校董、1位當然校董,1位教員校董,1位替代教員校董,1位家長校董、1位替代家長校董及1位獨立校董。
環保政策:
1. 配合校訓「儉:不要浪費,善用資源」,設計校本課程,將環保意識帶入生活,例:環保餐具及餐盒、廢物回收桶、省電省水活動、惜食計劃等。2. 參與環保活動,例:「香港無冷氣夜」。3. 家長教育。
學校關注事項:
1. 改善教學範式,提升學業水平。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中英數、常識及視藝科編排連堂,有充足時間教學及進行學習活動。
2. 異質分組座位安排,貫徹合作學習的精神。
3. 一至六年級進行小班教學。
4. 舉辦全方位學習活動、中普日、英文日、數學日、科技運動日、運動會、專題研習、資訊科技日等。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從閱讀中學習: 發展不同類型之閱讀計劃。2.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 教師採用資訊科技進行教學活動,課餘時開放電腦室,讓學生有更多機會練習及進行學習活動,更著重提升學生的中英文輸入的能力(包括縱橫輸入法)及製作短片的技巧,並開始引入編程課題及開展電子學習計劃。3. 專題研習:以常識科為起點,推行跨學科專題研習。4. 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 訓輔組專責德育及訓輔工作,其他科目的老師亦會作出適當的配合,推行德育及公民教育。5. 加強及培養學生科學和科技方面(STEM教育元素)的興趣。
共通能力的培養:
專題研習、科技日、各學科的學習日(包括中普日、英文日、數學日、資訊科技日、全校縱橫輸入法比賽等)和不同的課外活動及興趣班等,均能培養學生的九種共通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1. 新來港學童中英文班。2. 中英文及數學午間輔導班。3. 學習支援組。
4. 課後功課輔導班。5. 個別學習計劃。6. 初小中文分層支援計劃。7. 英文拼音及寫作計劃。8. 英文加強班。9. 英文拔尖班。10. 奧數班。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1. 一至三年級中文科加入初小中文分層支援計劃課程,課文略作刪減。
2. 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設計不同程度工作紙,調適功課、默書及考試。
3. 設計英文拼音及寫作校本課程,以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並能在校內持續發展。
家校合作:
1. 定期舉行會議,讓家長暢所欲言,表達心聲。2. 不定期舉辦家長教育及聯合活動,讓家長更有效督導子女學習,提高學習成效。3. 舉辦各類型親子活動,增加彼此間的溝通和融洽的相處,從而陪伴子女的成長。
校風:
1. 定期舉行會議,讓家長暢所欲言,表達心聲。2. 不定期舉辦家長教育及聯合活動,讓家長更有效督導子女學習,提高學習成效。3. 舉辦各類型親子活動,增加彼此間的溝通和融洽的相處,從而陪伴子女的成長。
學校發展計劃:
1. 聘有專業社工,推行全方位輔導。2. 聘用外籍英語教師,創造更佳英語環境。3. 爭取校外資源,提升學校的發展空間。4. 制訂科組工作計劃書,提升學習成效。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每年均舉辦三次教師發展日,進行不同類型的講座或工作坊,亦會到境外進行觀課及交流活動。2. 鼓勵及提名教師參加研討會、講座、工作坊及進修課程,並於學校會議上分享,以配合學校發展計劃及提升專業能力。
其他:
1. 設有學科獎。 2. 參加不同類型的校外活動。 3. 設有最新資訊「校長博客」、「校園節拍」及「光榮榜」(詳見學校網頁)。 4. 舉辦學習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