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校長之下設校務、課程及學術、學生支援、活動、資訊科技及總務設備六個行政小組,負責議政、協調及決策。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2007年成立法團校董會,校董成員來自辦學團體、教師、家長及校友。
學校關注事項:
促進多元智能,啟發潛能,關愛校園,善用小班優勢,實踐生命教育。
學習和教學策略:
組織外地交流。每年訂定校本學習主題;圖書科及各科協作推廣閱讀;支援組安排個人成長課及生命課;資訊科技融入各科。
關鍵項目的發展:
德育及公民教育方面,連續兩屆獲「認識祖國、認識香港」問答比賽全港冠軍。策劃每日一篇、多項伴讀及閱讀獎勵計劃等。各級推廣資訊科技和專題研習。
共通能力的培養:
依學生發展及各學科特性,把九種共通能力分配至不同年級及學習領域,各有重點。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課前課後輔導、加強輔導教學計劃、小班教學計劃及資優教育培訓課程。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1. 部分特別科目教學內容(如圖書或資訊科技)與其他主要學科融合。
2. 設拔尖班(如數學資優班)。
3. 為有特別才能的學生提供資優培訓。
家校合作:
學校透過不同的渠道與家長充分溝通。家教會更組織龐大家長義工隊,熱心參與學校活動。學校亦注重家長教育,安排講座和研討會,幫助家長教養子女健康成長。
校風:
學校透過不同的渠道與家長充分溝通。家教會更組織龐大家長義工隊,熱心參與學校活動。學校亦注重家長教育,安排講座和研討會,幫助家長教養子女健康成長。
學校發展計劃:
1. 粵語教授中文課,以普通話輔助。
2. 發掘學生多方面的體藝才華。
3. 推行課程發展,包括創意寫作、閱讀策略訓練及專題研習等。
4. 發展電子學習及跨學科課程。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設校本中央培訓政策,以配合學校發展。
2. 舉行校內觀課後分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