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行政分管理與組織、學與教、校風及學生支援三個範疇。主任及教師屬範疇下不同組別,由校長帶領。法團校董會負責監察及督導,校政執行委員會及家教會負責諮詢。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成員包括神職人員、辦學團體的委任校董、校長、教師、家長及獨立人士。
環保政策:
本校推行「綠色校園」及「環保午膳」政策,並鼓勵師生身體力行。
學習和教學策略:
推行語境教學、安排參加國際試,透過多元化學習活動、境外學習,豐富學生經驗。透過宗教活動,如教友聚會及校本課程,讓學生體現基督的精神。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本校致力推展天主教核心價值,讓學生能熱愛生命,發揮所長,並積極面對成長路上的逆境。
2. 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有效運用學習策略及資訊科技進行學習,並藉評估反思學習成效。
共通能力的培養:
透過多元化學習活動,訓練學生發展學習獨立的能力及多元潛能。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為學習有需要學生調適課程、家課及評估方法。小一及早識別,為低年級學生進行評估及輔導。發展校本拔尖課程,劍橋英語及奧數班,為資優生提供培訓。學校輔導老師及駐校社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設中小及幼小銜接措施及課程、家長講座。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1. J1-3英文科–推行PLPR課程。
2. J1-6數學科–進行課程調適。
3. J1-6–「普教中」計劃。
4. J2-中文科教育局「小學校本課程支援」計劃。
家校合作:
為加強家校聯繫,學校會與家長教師會定期舉行不同類型的活動,如親子賣旗、家教會旅行、家長工作坊及興趣班等,更會透過刊物、網頁、華德 Apps等,讓家長掌握學校資訊。
校風:
成員包括神職人員、辦學團體的委任校董、校長、教師、家長及獨立人士。
學校發展計劃:
1. 透過宗教教育、生命教育、健康校園政策,培育身心靈健康的華德孩子。
2. 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監控及反思,發展學生自我主導學習的能力。
3. 透過推行小班教學及資優教育,加強照顧學習多樣性。
4. 透過語境學習、境外交流、兩文三語校園電視台,提升學生語文能力。
5. 加強學校無線網絡基礎設施計劃,逐步把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中。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以發展學習型組織為目標,為教師建立長遠及適切的發展計劃,不斷提升教學效能,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