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由法團校董會管理,校長及副校長策劃及協調,中層教師負責不同範疇之行政工作。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成員包括教育界、教師、家長、校友及獨立人士。
環保政策:
積極提高環保意識,參加節能活動及推介再生能源,教導學生節約及珍惜資源。
學校關注事項:
1. 優化校園電腦網絡系統,建立WIFI校園;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中英數採用專科教學。
2. 配合學生需要及課程改革設計校本課程,以生活化的情境設計教學,鼓勵建構及運用知識、思考及創新,關注學生高階思維能力。
3. 推動合作學習模式,提供學生互相觀摩及增益的機會。
4. 電子學習:運用學習平台、校園電視、內聯網,學生按個別能力及進度進行自學。
5. 普教中:一至四年級全面推行。
6. 全方位學習日、英語、普通話語境教學,豐富學習經歷。
7. 專題研習和科學探究為焦點。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廣泛及主題閱讀計劃;閱讀課教授不同體裁的閱讀策略和技巧。
2. 校本德育課程涵蓋靈育、公民教育、價值教育、成長課及生活教育。
3. e-learning促進自學及互動學習。
共通能力的培養:
以中常科為主幹,持續發展學生的六個思維層次,並培養相關的共通能力;數學科著重解難;藝術教育科聚焦於創意及欣賞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1. 推行全班式資優教育,並為資優學生安排小組延展培育,能力稍遜學生進行小組輔導課。
2. 駐校心理學家領導資優小組。
3. 小一及小六設有銜接課程。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1. 資優生增潤學習。
2. 低年級中文科推行「喜閱寫意」計畫。
3. 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功課量調適及考試調適政策。
4. 課餘小組學習班,提供小步學習。
5. 英語BUDDIES。
6. 家長伴讀。
家校合作:
由法團校董會管理,校長及副校長策劃及協調,中層教師負責不同範疇之行政工作。
校風:
舉辦親子日營、親子活動、講座及工作坊、家長學習班、家長協作隊,並協助學校推行各種活動。另設學業進步及品德進步獎勵計劃。
學校發展計劃:
1. 優化校園電腦網絡系統,建立WIFI校園;
2. 透過資訊科技學習提升學與教的效能;
3. 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提升責任感、自律及積極性,建立正面自我形象。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為教師訂立短期及長遠的個人發展計劃。
2. 校本、校外研究計劃及同儕備課與觀課。
3. 新入職教師啟導計劃。
其他:
自2013年起取得香港考試及評核局頒發的「優質評核管理認證」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