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由法團校董會領導,校長、行政人員及科組主席帶領全體教職員推展校務。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法團校董會由神職人員、資深校長、專業人士、獨立人士、教師、家長及校友組成。
環保政策:
設立環保飯堂,使用環保餐具。制定善用資源指引,並透過參與不同的環保活動/比賽,培養學生愛護地球、善用資源的良好習慣。綠趣軒供環保大使進行有機耕種,綠化環境。
學校關注事項:
全面發揮小班教學的精神,活用合作學習,照顧學生個別差異,優化課堂學習;拓展真理、義德、生命、愛德及家庭五大核心價值,建立健康關愛校園;培養學生成為自律、有禮的博德生;推展電子學習計劃。
學習和教學策略:
學習活動多元化,有聯課、參觀、講座等。全方位學習覆蓋基要學習經驗,活動有升旗禮、境外交流、語境活動、服務學習等。另外,本校致力發展校本課程,包括校本英語閱讀課程、以普通話教中文、結合音樂視藝、戲劇、表演和媒體的「綜合藝術單元」及融合宗教、品德和公民教育及學生成長需要的「生命教育」等。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設中央圖書館,配合晨讀、午讀、故事爸媽及閱讀計劃,推廣英文電子閱讀、閱讀花園及WELS計劃;
2. 善用資訊設備,設有電子白板、校園電視台、遠程教室及自學平台,課餘開放電腦室,促進自學;
3. 跨科目專題研習發展學生共通能力;
4. 全力推行以校訓「愛主愛人」為本的生命教育,輔以全校性活動,培養學生守規互愛的精神。
共通能力的培養:
透過校本課程規劃、課堂活動設計及專題研習,漸進式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全校參與訂立學生支援政策。課程、功課及評估調適,配合拔尖保底策略,照顧學習差異。此外,本校重點訂定幼小銜接及中小銜接措施,例如:舉辦多元智能班、小學體驗學習、參觀中學、升中適應講座等,使學生能適應學習生活。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中英數優化學習班、思維教室、我是小主播及情意教室提升尖子,加強小組學習、課後鞏固班及功課輔導計劃協助有需要的學生。
家校合作:
家教會擔任家校橋樑,加強溝通,共同教育下一代。一系列的講座及定期出版「博德家書」,加強家長教育及家校溝通。另舉辦親子活動、興趣班、義工服務獎勵計劃等,增強歸屬感。
校風:
家教會擔任家校橋樑,加強溝通,共同教育下一代。一系列的講座及定期出版「博德家書」,加強家長教育及家校溝通。另舉辦親子活動、興趣班、義工服務獎勵計劃等,增強歸屬感。
學校發展計劃:
1. 滲入小班教學及電子學習元素,照顧個別差異,提升課堂教學效能;
2. 以多元學習經歷及豐富語境,強化學生兩文三語及數理基礎能力;
3. 著重學生身心靈健康的成長,培訓領袖,建立學生自信,培養關愛精神,共同建立仁愛互助的校園。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配合學校發展及個人需要,推行校內外培訓及國內外交流分享。
其他:
1. 小一設有滿「悅」童薈萃適應課程及「學長同行計劃」,全力協助小一新生適應學習生活;另設有小一家長支援網絡、測考攻略,加強關顧小一家長的需要。
2. 校友會及家教會均設有獎學金,正面鼓勵努力向上的學生。
3. 積極參與「促進香港與內地姊妹學校交流試辦計劃」,擴闊師生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