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聖公宗(香港)小學監理委員會委任校董會監督學校行政。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校董會由教會人士、辦學團體代表、獨立專業人士、教師及家長成員組成。
環保政策:
設立環保小組、培訓環保大使,推動環保意識及節能措施。
學習和教學策略:
著重兩文三語,積極推動閱讀風氣。營造語境,聘有外籍英語老師協助讀、說、聽、寫等訓練;由小一中文課程開始滲入普通話朗讀及拼音課程,在小一至小六中文科課程中加入「普教中」單元,小二、小三及小四其中一至兩班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部分年級的課堂,採用按能力分組教學;於不同級別及科目,推行平板電腦電子學習及把STEM元素滲入部分科目的教學內。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優化校本資優課程,提升學習成效。
2.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並掌握不同學習策略。
3. 對焦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學效能。
4. 發掘及展現學生潛能。
5. 建立良好價值觀(如關心、服務、尊重、負責、正向思維、情緒管理、良好公民等),培養學生成為良好公民。
共通能力的培養:
採用滲透和統合方式,透過分組活動及專題研習等將九大共通能力融入各科教學中。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1. 設有「關愛之星」計劃,協助小一新生及插班生融入校園生活。
2. 為支援有學習需要的學生,開設「力進小組」及輔導教學。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1. 本校為卓越學生提供資優培訓,辦「奧數訓練」、「數智會」、「領袖訓練」、「科學探究」等。
2. 因應學生興趣及特性,於部分科目推行按能力分組教學。
家校合作:
擁有龐大的家長義工隊伍,另透過家校溝通、家長教育、關愛社區行動及親子活動等,建立家校緊密夥伴關係。
校風:
擁有龐大的家長義工隊伍,另透過家校溝通、家長教育、關愛社區行動及親子活動等,建立家校緊密夥伴關係。
學校發展計劃:
1. 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2. 促進學生身、心、靈均衡發展。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透過教師發展日、共同備課、同儕觀課及會議交流分享等發展活動,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建立學習型社群。
2. 參與教育局資優教育教師網絡(常識科),在課堂實踐資優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