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學校由聖公宗(香港)小學監理委員會有限公司掌管,法團校董會及校長則管理學校的日常決策和事務,並設有多個行政、學科及功能組別,推動學校行政及教學。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法團校董會。
環保政策:
推行環保大使計劃,推行廢物分類回收計劃。
午膳採用環保飯盒,並舉行節約能源及「一人一花」等活動。
學習和教學策略:
二至四年級實施「普教中」計劃,一至三年級實施小班教學策略及初小英文識字計劃。靈活調配課時,以配合各科活動及專題研習。學生除參與正規課堂外,還參加全方位學習及跨學科主題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及擴闊學習經歷。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閱讀計劃:閱讀獎勵計劃、大哥哥大姐姐伴讀計劃及早讀課。
2. 資訊科技:提升學生資訊科技的知識及技能,培養正確態度。本年度試驗以平板電腦進行教學,提升學生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及興趣。
3. 專題研習:於各級推行專題研習,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
4. 德育及公民教育:透過德育獎勵計劃、成長課等,協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共通能力的培養:
透過專題研習、跨學科課程、全方位學習等培養學生的多種共通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1. 發掘及栽培資優生,提供拔尖課程和體藝培訓,成為資優領航員。
2. 設有學科輔導班及加強輔導教學班。
3. 組織「大哥哥、大姐姐」照顧低年級學生。
4. 設有言語治療訓練及其他輔導小組。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為有學習需要同學提供功課調適政策,適時檢視,再實施測考評估調適。
家校合作:
定期舉行家教會會議及不同類型的親子活動及家長講座,以增強家校合作的關係。組織家長義工,以支援學校舉辦不同的學習活動及加強家長對學校的歸屬感。
校風:
定期舉行家教會會議及不同類型的親子活動及家長講座,以增強家校合作的關係。組織家長義工,以支援學校舉辦不同的學習活動及加強家長對學校的歸屬感。
學校發展計劃:
1. 加強學生的學習技巧,深化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 善用優質課堂教學策略,全面增強課堂學習效能。
3. 透過多元化學習經歷,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及責任感。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策劃校內及校外各種形式教師培訓,如出席各類座談會、教師分享會、共同備課,又透過同儕觀課,教師能夠互相學習,交流經驗,以改善教學質素。本年度,學校更參與香港教育大學與教育局合辦的支援計劃,由專業導師到校與本校二年級英文科老師進行課研,發展電子學習的校本課程。
其他:
學校得到捐助成立黃耀華教育基金,以鼓勵在學業、品行及服務方面有良好表現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