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聖公宗(香港)小學監理委員會為本校之辦學團體,本校法團校董會為學校的最高決策組織,學校設有多個行政、科目及功能組別,統籌學校自評、訓育輔導、課程發展、課外活動等工作。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法團校董會成員13人:
6 位辦學團體校董(包括校監),1 位辦學團體替代校董,1 位獨立校董,1 位教員校董,1 位替代教員校董,1 位家長校董,1 位替代家長校董,以及校長。
環保政策:
重視環保教育,設環保大使及能源大使,又舉辦多項活動,讓學生學習環境保護。
學習和教學策略:
透過多元、互動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和引發學生的高階思維,亦透過專題研習、網上學習、自主學習活動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並為學生提供多元的學習活動,如:科探小組、服務學習、境外交流、跨學科專題研習等,以擴闊學生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得到寬廣而均衡的學習經歷。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閱讀:藉午讀、獎勵計劃、必讀書推介、閱讀名著圖書、讀書會等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及興趣,並推展跨學科閱讀和延伸閱讀,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
2. 德育與公民教育:推展基督教全人教育,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公民素質。
3. 專題研習:低年級著重觀察、分類、說明和匯報;中年級著重一手資料的搜集和問卷設計;高年級著重訓練資料的綜合、整理和分析。
4. 資訊科技學習:課堂引入平板電腦電子教學、翻轉教室、編程教學。
共通能力的培養:
課程、教學及課業設計均以培養學生的解難、批判性思考、自主學習、溝通協作及創意能力為目標。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為照顧學生的多樣性,設學習支援班及學科輔導教學照顧成績稍遜學生;並有校本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及學生輔導主任支援學生的個別學習需要及為家長提供培訓和工作坊。設資優教育組,設計抽離式及全班式的校本資優教育課程。設多項專項培訓,培育不同才能的學生及讓學生發展多元潛能。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中文科設古典詩文課程,又以中國經典名著為主幹,配合寫作,提高學生對中國文學的欣賞能力及創意思維能力。英文科透過高質素文章,提升學生閱讀興趣及能力。數學科於初小設校本課程,建立清晰的數學概念及提升解難能力。常識科於各級選取合適課題,加入STEM元素,又於高年級加入通識元素,提升學生創意思維及分析能力。
家校合作:
家長教師會為學生及家長舉辦多元化活動;家長積極參與服務,支援學校發展各項事工。
校風:
家長教師會為學生及家長舉辦多元化活動;家長積極參與服務,支援學校發展各項事工。
學校發展計劃:
1. 彼此同行、互相效力,活出喜樂人生。
2. 推動自主學習及深度學習,令學習具挑戰、有趣及有效。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引入校外資源,配合學校的發展安排教師專業發展及培訓,建構學習型的組織。
其他:
本校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培養出無數的人才。學校校風淳樸,師生關係融洽;重視學生品格、學養,致力培養學生建立積極人生觀,追求卓越,學習關愛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