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以全校參與的模式,設有多層的行政架構,以統籌課程、訓輔、活動等工作,並與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繫。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於2015年8月31日成立法團校董會。
環保政策:
回收箱,物資重用政策(如廢紙、校服、課本等),節能政策(如電燈、冷氣等)。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因應各科組需要進行學習活動而靈活調配上課時間。
2. 以學生為本,注重生命教育和多元智能的發展。透過自主學習、專題研習及全方位學習等,讓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更主動、愉快和充實。
3. 透過跨學科主題、專題研習及全方位學習等,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了解多角度的學習及思考方式,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過程更愉快。
4. 以合作學習的形式提供小班教學的學習環境。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推行多項閱讀獎勵計劃,配合策略訓練及早讀時段,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2. 透過教學活動及資訊科技的運用,促進學生學習的互動性。
3. 全校推行跨學科專題研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4. 透過成長課及校本輔導計劃,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品德及態度。
共通能力的培養:
本校在不同科目或學習領域,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透過不同的學習任務、學習經歷,培養學生的溝通、批判性思考和創造力。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多發問,並善用開放式問題,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1. 舉辦不同的課程,如成長的天空計劃,提升學生的抗逆力。
2. 開設多項課後小組,支援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
3. 發展資優課程,透過校內及校外課程,支援資優學生學習、社交及情緒上的需要。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因應學生的學習情況而調整教學方法、家課量、考核的要求。
家校合作:
透過家長教師會、家長小組、家長義工活動及家長學堂課程等,與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建立緊密的伙伴關係。
校風:
透過家長教師會、家長小組、家長義工活動及家長學堂課程等,與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建立緊密的伙伴關係。
學校發展計劃:
1. 提升學生的學業成就。
2. 透過改善語言環境及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提升學生兩文三語的能力。
3. 各科在課程中加入自學元素,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
4. 推行生命教育,培育學生全人發展,身心健康地成長。
5. 善用新校舍資源,營造更理想的學校環境。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透過「專科專教」,共同備課及同儕觀課等,提升學與教的效能。
2. 鼓勵老師按工作需要及個人興趣編定進修計劃。
3. 每年均邀請教育局及外間教育機構到校進行協作,增加老師交流的機
會。
其他:
1. 本校設有「姚星南醫生獎學金」及「不凡獎學金」,嘉許在學業及操行上有突出表現的學生。
2. 本校積極開展境外交流計劃,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