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設有12個行政組別及8個功能小組,處理學校的各項事務。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法團校董會由不同界別人士組成:包括校長及社會服務界、宗教界、教育界、法律界及商界人士等。
環保政策:
提升學生環保意識,善用資源,節省能量,並透過正規及非正規課程如講座、話劇及週會等推行環保教育。
學習和教學策略:
舉行學術、體藝訓練及制服團體集會,發展跨學科學習。整合全科的學習課題及活動,提升師生對校園及社區的歸屬感。
關鍵項目的發展:
早讀課、圖書課、圖書館、閱讀角、寫意閱讀角及各科協作閱讀課程,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發展校園電視台、內聯網及校本教材。各科專題研習,專題匯報日等學習活動,讓學生探究課題。發展德育及公民教育,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及積極的學習態度。
共通能力的培養:
各科提供不同學習經歷,培養學生各項共通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全校參與支援計劃」以小組教學模式照顧個別學習差異。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設中、英、數輔導班。為個別同學進行功課及測考調適。
家校合作:
透過各級家長會、通告、內聯網及學校網頁,讓家長瞭解學校各項發展及教育局最新資訊。家教會加強家校聯繫,通過會議、親子旅行、家長訓練小組、講座等活動,促進家校合作。
校風:
透過各級家長會、通告、內聯網及學校網頁,讓家長瞭解學校各項發展及教育局最新資訊。家教會加強家校聯繫,通過會議、親子旅行、家長訓練小組、講座等活動,促進家校合作。
學校發展計劃:
1. 舉辦大型英語活動日"SimCity",為學生提供生活化運用英語的情景,發展多元化英語說話評估模式。
2. 配合教育局課程指引,發展以學生為本的英文校本課程,包括Fun Readers Reading Programme, Reading Workshops, NET Scheme, Phonics Programme及六年級升中面試技巧訓練班等。
3. 中文科閱讀工作坊、優化寫作教學及辯論訓練;數學科優化計劃-運用新加坡的「模型思考法」進行科研。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提升學與教效能,為配合學校發展,教師參與不同的專業培訓、進修及研討會。例如在教育局或相關機構舉辦的研討會及分享會中擔任主講嘉賓,將本校的經驗與友校分享。另外學校亦多次舉辦校本培訓,協助教師專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