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聖公宗(香港)小學監理委員會/在管理與組織、學與教、校風及學生支援和學生表現四個範疇推展校務。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成員包括辦學團體校董、校長為當然校董、教師校董、家長校董及獨立校董。
環保政策:
全校安裝節能光管;環保校服回收及派贈。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設早會及德育課,全面進行德育、公民教育、生活教育課及成長課,培養學生品德。
2. 透過課程及參與「赤子情中國心」內地文化考察活動,積極推動學生關心祖國的最新發展及建立國民身份的認同。
3. 推行校本課程,中文科一至六年級校本讀寫課程、英文科(PLP-R/W)、數學科實作評量、常識科專題研習及服務學習。
4. 安排多元文化活動,如戶外學習、中華文化週、參觀、探訪老人院等,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透過圖書課、閱讀週、中英文廣泛閱讀計劃、家長講故事及好書推介等活動,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及提升學生閱讀興趣。
2. 透過成長課,培養學生健全的價值和道德觀,並加入國民身分認同。
3. 推行專題研習,讓學生學習搜集資料、分析及反思,發展學生溝通、協作等共通能力。
4. 運用資訊科技,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共通能力的培養:
在各科目中透過不同學習活動與經歷,培養學生共通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1. 調適課程和教學策略,提供切合學生興趣、能力和需要的學習活動,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
2. 為學習能力弱的學生設數學課前輔導。
3. 分流教學和加強輔導教學。
4. 新移民學童適應課程及校本課後學習支援計劃。
5. 言語治療服務。
6. 校本教育心理服務。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為個別有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測考調適。
家校合作:
重視與家長的溝通及協作,校園每天開放,家長可與老師直接聯繫。已成立家長教師會,推動多元化家長教育及親子活動。學校與社區緊密合作,為家長及學生提供家庭支援及輔導服務。
校風:
成員包括辦學團體校董、校長為當然校董、教師校董、家長校董及獨立校董。
學校發展計劃:
1. 發展生命教育。
2. 推動「從閱讀中學習」。
3. 提升學生的溝通及協作能力。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為教師舉辦專業進修會,鼓勵教師參加專業培訓。透過共同備課及參加各種教學支援計劃,提升教師的專業知識及技能。
其他:
校園電視台,製作有關各科組學習及校園生活短片,以提升學生學習趣味、自信及歸屬感。
推動STEM教育,以培養學生對科學、科技及數學的興趣,並提升學生的創意解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