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辦學團體聖公宗(香港)小學監理委員會委託校董會監察學校運作。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辦學團體委任9人(其中包括校監及校長)組成的校董會,負責帶領及督導學校的日常運作。
學校關注事項:
1. 以基督化的啟發潛能教育理念,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建立和諧共融的文化,讓學生在基督的愛中成長。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促進學習的評估的教學策略。
2. 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及合作的學習精神。
3. 透過電子學習及思維策略,促進自主學習。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透過宗教與生命教育課,建立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
2. 推行早讀、閱讀獎勵計劃、教授閱讀策略、伴讀計劃。
3. 學生在專題研習中透過探索、求證、歸納等過程,建立批判思維。
4. 透過電子學習及思維策略,推動各科的自學活動。
5. 把STEM教育元素,融入不同的學習領域及科目,促進課堂學習。
共通能力的培養:
1. 合作學習。
2. 溝通能力。
3. 自我管理能力。
4. 使用資訊科技。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1. 成立學生支援小組/設學生輔導主任及教育心理學家。
2. P1-P5 開設輔導教學小組。
3. 額外評估及考試安排。
4. P1-P4 非華語中文課程/P5-P6 非華語中文寫作支援。
5. P2 英文抽離分組教學/P5-P6 英文分組教學/P3-6 中文分組教學。
6. 大哥哥姐姐計劃。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因應學生個人的特殊學習需要,提供裁剪課程及功課調適。
家校合作:
家校活動配合學校發展項目,提供適切的支援,如主題日及安排家長培訓工作坊等。
校風:
家校活動配合學校發展項目,提供適切的支援,如主題日及安排家長培訓工作坊等。
學校發展計劃:
1. 以基督化的品格教育,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生活態度,使孩子們在基督的愛中健康成長。
2.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素養與能力,使學生樂於學習,並提升學與教的效能。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按發展需要擬定教師發展日主題,舉行校本、聯校或跨校式培訓,培訓內容配合教育改革,優化課堂教學,提升學與教效能。
其他:
周年外地交流計劃、ICAS英語及數學比賽。
家教會的體藝獎學金、非華語學生獎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