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由辦學團體帶領下,設法團校董會推動學校發展。學校設改善小組、課程組、行政組及科組,群策群力推動學校發展。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已於2013年8月成立法團校董會。
環保政策:
透過各類活動,例如校服及童軍制服回收計劃、設置廢物分類及廢紙回收箱、環保花盆設計比賽等,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從而讓學生學會減少浪費及珍惜資源。
學校關注事項:
1. 優化課堂教學,提升學習效能。2. 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推行賞識教學及自主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自學能力,照顧個別差異。2. 透過多元化的學習活動,如全方位學習活動、童軍活動等,提升學生的共通能力,以達至 「學會學習」的目標。3. 每年均進行跨學科專題研習,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掌握研習技巧、提高學生主動探索的能力。4. 推行Wi-Fi 900電子學習計劃,學生可利用平板電腦來進行課堂學習活動。5. 推行各項校本課程,例如中國文化課程、中英文校本閱讀及寫作課程、校本英文拼音課程、奧數培訓課程、編程班等。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從閱讀中學習:通過不同的閱讀獎勵計劃及推廣活動、閱讀課、好書推介等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2.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學生可透過學習平台內的活動、老師上載的練習和資源,以及內聯網的學習軟件,隨時隨地學習;另發展電子學習及互動教學軟件,加強師生與生生間的互動,提升教學效能。 3. 專題研習:學生依主題自訂研習題目,分組進行探究式的學習活動。4. 德育及公民教育:通過獎勵計劃、班級經營、德育課程、童軍活動、公民教育活動等培養學生的正面價值觀。
共通能力的培養:
除正規課程外,透過全校做童軍、全方位學習活動、專題研習、服務學習、興趣班、多元智能課等,讓學生從不同的學習經歷中發展共通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1. 學校成立學生支援小組,及早識別和幫助有學習需要的學生。2. 課後設輔導小組,改善學生的學習表現。3. 設資優課程,讓高能力學生的潛能得以發揮。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1. 按學生能力、興趣及需要進行課程調適。2. 為高能力學生設增益活動,優化學生的表現。
家校合作:
1. 學校透過定期的「愛心電話」和家長會,加強家校的溝通。2. 家教會與學校每年均舉辦親子一天遊、親子接力賽、親子種植比賽、親子電腦班等。3. 學校設家長義工隊,協助推行各項活動,加強家校合作。
校風:
1. 學校透過定期的「愛心電話」和家長會,加強家校的溝通。2. 家教會與學校每年均舉辦親子一天遊、親子接力賽、親子種植比賽、親子電腦班等。3. 學校設家長義工隊,協助推行各項活動,加強家校合作。
學校發展計劃:
1. 優化課堂教學,提升學習效能。2. 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教師透過專業發展日、共同備課、同儕觀課及教學分享會為學與教提供回饋與反思的機會,更積極參加研討會與工作坊,豐富所學,與時並進。
其他:
1. 各級首六名的學生獲頒校董會獎學金。2. 八位學生獲小女童軍榮譽小棕仙獎章。3. 十三位學生獲幼童軍金紫荊獎章。4. 北區優秀學生選舉獲高小組亞軍及多元智能團隊獎。5. 第68屆學校朗誦節獲兩項冠軍、六項亞軍、十項季軍、多項優良及良好獎。6. 推行「同根同心」交流計劃。7. 學生獲選為公益少年團傑出團員及獲邀參與交流活動。 8.數學奧林匹克比賽共獲358項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