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已成立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辦學團體、教師、家長及獨立人士,校長為當然校董,每年舉行三次常務會議,審議及監督校政和學校發展。
環保政策:
學生自備餐具,加強低碳生活教育,增強學生環保意識及培育良好生活習慣。
學校關注事項:
1. 針對學生的多樣性靈活施教。 2. 推行健康校園。 3. 強化學校語境。
學習和教學策略:
本校以「天賦才華放異彩 成長規劃創未來」為學習主題,配合中央課程設計多元化學習活動,並把健康教育、國情教育及資訊科技教育融入活動內。為使學生活用學科知識,本校設計思維課程、專題研習、舉辦全方位學習日等,培養學生共通能力。另設計綜合學習課程以發展藝術及體育教育。本校善用小班教學契機,優化教學活動及運用合作學習策略,讓學生使用人際及小組學習技巧進行互動,促進學習,並照顧學生的多樣性。亦舉辦跨學科活動如話劇比賽、中國文化週、科技數理日、跨境交流活動等豐富學生學習經歷,實踐無圍牆學校的辦學理念,並致力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邁向終身學習和樂善勇敢的目標。
關鍵項目的發展:
本校着重推廣閱讀,舉辦多元化閱讀計劃及活動,如跨學科閱讀、網上閱讀計劃、親子讀書會及電子圖書推廣活動等。設「靈德公及成長課」,融入健康教育及國情教育,舉辦公民教育活動及跨境交流等,並參與「節約用水整合式教育計劃」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另配合「訂立目標」單元,透過計劃、實行、檢視、反饋、修正的循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透過專題研習及全方位學習日擴闊視野,並從研習中發展共通能力與知識遷移的能力。本校於初小課程融入資訊科技學習,於高小設電腦科,及於中英數等學科運用電子學習資源促進學與教。
共通能力的培養:
透過多元化的學與教活動,如主題學習活動、跨學科活動、專題研習、藝術與體育科的綜合學習等,發展學生的溝通、協作、創造力、明辨性思考及運用資訊科技等共通能力。亦着重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如教師指導學生課前預習、摘錄重點、使用工具書、搜尋與篩選資料等,讓學生為自己的學習增加主導性,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設加強輔導班、協作班、精英班、輔導課。配合「資優教育普及化、普及教育資優化」的理念,本校運用高階思維13招滲入各學習範疇。表現優異的學生會被推薦入各抽離式學習小組如合唱團、田徑隊、寫作小園丁等。校外支援方面有教育局網上學習課程、中大校外資優課程等。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透過「三層支援模式」照顧學生的多樣性,於課後舉辦中英數科的拔尖補底課程以協助同學解決學習上的困難。
家校合作:
訂定清晰明確的家校合作政策。重視家長教育,鼓勵家長輔導子女學習。組織家長義工,增進家校溝通,合力建設和諧校園。
校風:
訂定清晰明確的家校合作政策。重視家長教育,鼓勵家長輔導子女學習。組織家長義工,增進家校溝通,合力建設和諧校園。
學校發展計劃:
因應課改、學校發展及教職員的需要,鼓勵教師進修以持續改善學與教。積極爭取校外支援讓教職員了解教學新趨勢並實踐於課堂中。設教學啟導讓新入職教師融入學校生活。此外,建立學校發展問責機制,發展學校自評文化,優化人力資源管理,使學校邁向卓越。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本校要求教師達至三年150小時參與培訓及發展活動,活動根據週年主題、課程關注重點及校本需要而推行,包括參與校外支援計劃,與其他小學或教育機構結成夥伴,透過共同備課等以設計及推行學與教活動;亦會安排校本專業發展日及培訓課程,如講座、工作坊或參觀等;校方亦根據需要推薦教師參加研討會、工作坊、講座或課程;教師間亦會持續進行共同備課、同儕觀課、評課及課業設計評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