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管理與組織」:包括「策劃及行政小組」及「學校改善小組」等;
「學與教」:包括「課程發展組」及「資優教育小組」等;
「校風及學生支援」:包括「訓育及輔導組」、「支援特殊學習需要組」及「家長教師會」等;
「學生表現」:包括「活動小組」及「SAMS系統組」等。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2008年成立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辦學團體校董、校長、專業獨立人士、教師校董、家長校董和校友校董,領導學校發展。
環保政策:
申請環保基金,安裝節能冷氣、節能光管、太陽能光伏板、小型天文站。
學校關注事項:
資訊科技教育、STEM教育、資優教育及兩文三語。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調配課節以安排主題講座或戶外參觀,組織專科學習日,舉辦藝術家駐校師生課程、中國文化藝術週、英語日等。
2. 鼓勵學生透過身體力行,探索尋求知識和發揮自己的潛力,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下培育積極的人生觀和終身學習的精神。
3. 鼓勵學生自我評估。透過各類活動,如探訪老人院、樂團公開表演等,體驗不同學習經歷,從而讓學生作全面的發展。
跨學科學習:
1. 環保我做得到。
2. 服務義工訓練計劃。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提升學校管理的效能。
2. 優化學與教課程。
3. 完善支援學生的策略。
4. 推動資訊科技教育。
共通能力的培養:
透過聽說的學習活動,如英語日及普通話週,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透過常識科的專題討論,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大姊姊大哥哥輔導計劃、全方位輔導學習小組。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積極發展校本課程、資優課程及STEM教育課程,讓學生潛能得以發揮。
為照顧學生學習的多樣性,按需要設立學習小組及進行調適。
家校合作:
家長會通訊、家長座談會、家長日、家長義工隊、家教會戶外活動。
校風:
2008年成立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辦學團體校董、校長、專業獨立人士、教師校董、家長校董和校友校董,領導學校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鼓勵學生透過互動和自學掌握學習技巧;養成利用資訊科技學習的習慣,提供自我評估的學習環境;靈活處理學科課程和學習時間,推動資優學習及輔導學習;支援教師進行專業進修。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配合學校發展,提供校本專業培訓。
其他:
- 香港校際朗誦節
- 香港校際音樂節
- 23項獎學金
- 英語話劇
- WCRC世界創意機械人大賽
- 交流計劃
- 教育局「促進香港與內地姊妹學校交流試辦計劃」
詳情請參考學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