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全校分13行政組別,由主任或學位教師擔任組長。全體教師按其專長與興趣分組共同參與學校事務。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辦學團體校董七名、校長、教員校董兩名、家長校董兩名、校友校董一名、獨立校董一名。
環保政策:
本校強調簡樸生活,透過節能及綠化校園活動,培養學生愛護環境,履行對環境應有責任。
學校關注事項:
培育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推動全校式自主學習,優化學與教;加強運用電子資源促進學與教。
學習和教學策略:
學校營造兩文三語及全方位學習環境,各科課程運用高階思維、合作學習策略及電子資源促進學與教,並通過跨學科活動、閱讀及網上平台等,培養學生自主及協作學習,從不同學習經歷發展終身興趣。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強化學生品德教育,培育領袖特質。
2. 配合學科發展優化閱讀計劃,提升閱讀質素。
3. 藉專題研習加強學生共通能力,鼓勵學生主動學習。
4. 推行自攜裝置計劃,運用電子資源促進學與教。
共通能力的培養:
以多元化活動如專題研習、資優課程、歷奇活動等擴闊學生視野。透過司儀、領袖生、小導遊等訓練,讓學生多與人溝通和接觸外界事物,發展共通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學校支援不同學生學習及成長的需要,透過不同獎勵計劃、成長的天空計劃、資優及增潤課程,鼓勵學生多元發展,肯定自我,發展潛能。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1. 校本漢語拼音教學。
2. 小學英文識字計劃:ST(小一至小三)、KIP(小四至小六)。
3. 科學探究專題研習(小二)、校本STEM課程(小三至小六)。
4. 編程教學(小四至小六)。
5. 校本資優課程及課程調適。
家校合作:
家教會積極協助學校籌劃及推行各科活動;每年舉辦不同家校活動,促進溝通與合作。
校風:
家教會積極協助學校籌劃及推行各科活動;每年舉辦不同家校活動,促進溝通與合作。
學校發展計劃:
1. 培育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2. 推動全校式自主學習,優化學與教。
3. 加強運用電子資源促進學與教。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自主學習。
2. 電子學習。
3. 高階思維教學策略。
4. 小班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