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由法團校董會管理,校長及副校長策劃及協調,中層教師負責不同範疇之行政工作。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校監、辦學團體委任校董、校長(當然校董)、教師校董、家長校董、校友校董及獨立校董,共十五人。
環保政策:
校園實施節約措施,常識科加入環保的課題,另有校服回收計劃。
學校關注事項:
建構中英數常校本課程,優化縱向及橫向連繫,提升學與教效能。此外,學校會在適當課題中加入天主教五大核心價值(真理、公義、生命、愛、家庭),並結合校訓「身心靈兼善」,培養學生愛主愛人的美德。
學習和教學策略:
着重啟發學生的多元智能,幫助學生有效學習,發展創意和獨立的思考能力。透過課堂活動、分組學習、專題設計、參觀等,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敢於面對未來的挑戰。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推行多項閱讀計劃及活動,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2. 自擬校本電腦課程,培養學生創造力、解難能力及協作能力。高年級教授編寫程式,配合STEM的發展。
3. 課堂中透過不同層次提問技巧及活動,培養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舉辦抽離式資優課程,發掘有潛質的同學,照顧不同能力學生的需要。
4. 訂定校本輔導主題及成長課,培養學生良好品德。
5. 本校獲選為 Computational Thinking and Coding Education 重點發展小學,課程由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贊助。
共通能力的培養:
透過各學科的學習活動(如中國文化日、英語日、數學日)、課堂活動及各類型多元化的活動,培養學生共通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由學生支援小組統籌,全方位照顧學生個別差異。小一適應課程、加強輔導、區本計劃、成長支援計劃等安排,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輔導和照顧,提升學習興趣。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以「班本經營」及「我做得到獎勵計劃」的獎勵方式嘉許及建立學生的自信心,並促進學生之間與老師的聯繫和關愛。小四至小六學生協助推行全校性輔導活動,於小息照顧小一及小二初小弟妹,透過協助寫手冊、伴讀等安排,讓初小學生的社交及學習得到支援,促進他們適應小學的校園生活。
家校合作:
家教會和家長義工支援學校的發展和學生活動。在早上課前時段,家長義工為小一學生提供借用棋類活動,又在小息時為小一學生提供活動,讓學生透過遊戲增進彼此間的友誼及發揮團結合作的精神。
校風:
家教會和家長義工支援學校的發展和學生活動。在早上課前時段,家長義工為小一學生提供借用棋類活動,又在小息時為小一學生提供活動,讓學生透過遊戲增進彼此間的友誼及發揮團結合作的精神。
學校發展計劃:
1. 建構中英數常校本課程,完善橫向連繫及縱向發展,促進學與教效能。
2. 課程結合天主教五大核心價值(真理、公義、生命、愛、家庭),加強培育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及人生觀。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學校會訂定每年的發展計劃,按學校發展方向,舉辦教師發展活動;學校亦鼓勵教師參與相關的進修。通過不同的活動及培訓,讓教師對現行教育政策有所了解及與時並進。
其他:
評核認證資格
本校自2014年起取得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的「優質評核管理認證」資格。此認證肯定了本校多年來在評核管理工作上的努力。認證計劃為期五年。本校會一如以往,繼續努力,在考評管理工作上力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