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法團校董會作最後決策,校長、副校長、主任管理及推動學校發展。
環保政策:
本校積極推動環保,將環保理念融入日常校園生活。於2013年獲「傑出綠色學校獎項」,2015年引入「魚菜共生」系統。近年更與「中大地球保源行動」及「環保生態協會」合作,推展校園環保教育,塑造未來一代的世界公民。
學習和教學策略:
本校採取平均分班,以「合作學習」為主要教學模式,以活動和任務為課堂組織的骨幹,並進行跨學科的探究研習,輔以課時以外的活動配合,如參觀、營會、小組、體驗、解難等,藉以擴闊學生的學習經驗,培養他們的共通能力。
關鍵項目的發展:
自主學習︰
1. 以「願意學」和「能夠學」為發展導向。
2. 注意個別化需要,反映於學與教之中。
3. 以「導入、掌握、延伸、評估」四大板塊為發展框架。
4. 以資訊科技為發展工具之一,推行「自攜裝置」計劃。
正向教育︰詳見「校風」一欄
共通能力的培養:
各級設不同主題的跨科課程(Different Sky of Learning),帶動學生從實踐中建立共通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1. 參與教育局新資助模式,推行融合教育。
2. 設躍進班、假期學習班、多元智能課、個別學習計劃,照顧多元化的學生。
3. 另設拔尖課、引入及推薦大專院校的其他資源,加強培育資優學生。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中,英老師依學生的能力剪裁課程,融合學生會給予調適措施,例如:加時考試,放大試卷等。
家校合作:
本校設立家長教師會和家長服務隊,協助老師工作及大型活動的進行。
校風:
各級設不同主題的跨科課程(Different Sky of Learning),帶動學生從實踐中建立共通能力。
學校發展計劃:
1. 自主學習︰(前述)
2. 數碼教學︰二年級開始以平板電腦為學習工具,以利電子課本及應用程式輔助學習。
3. 正向教育︰(前述)
4. 特色科目︰天文、科技與科學科包含MAC課程、STEM學習及天文知識;體育與健康科涵蓋運動技巧、健康知識和毅力鍛鍊。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校本教師培訓。
2. 應邀成為支援教育局資訊科技卓越中心(COE)。
3. 參與香港大學語文自學計劃。
4. 應邀成為專業發展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