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校長領導四大發展委員會,以團隊協作模式發展校務、課程、學生成長及科學科技教育等行政工作。各學科設正副組長統領科務工作。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已成立十年,有辦學團體、教員、家長和校友校董代表。
環保政策:
1.全面推行綠化校園政策,校政課程互相配合。
2.大力推動環保3R,師生齊實踐各項節能政策。
3.舉辦不同活動加強減廢、惜物惜水的意識,如參與「無冷氣夜」、「沖沖五分鐘」、「校園齊惜福計劃」等。
4.學校更組織環保大使,有機小農夫,以學生協助推行各項環保活動。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一至三年級全級以普通話教中文。四至六年級分別有普教中及粵教中班級。初小進行綜合高效識字教學,各級推行單元教學。
2. 英文科透過'Enriching English Language Programme'及「小學英語教學計劃(初小階段)」鞏固及增強學生聽說讀寫能力。
3. 數學科推行紮根強化計劃及邏輯思維培訓。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通過電子學習,增強課堂互動性,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2. 優化校本課堂學習及評估模式,提升教學素質及學生學習能力要求。
3. 為學生創造多元化的學習及成長環境,使每位學生得以盡展所長。
4. 推動創新解難科探教育。
共通能力的培養:
透過電台播音員、小司儀、導賞大使、領袖生等訓練,讓學生從實踐中發展共通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全校參與照顧不同能力的學生。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安排功課學習及考試評估調適。為成績較遜學生安排課後學習支援計劃。設增潤課程照顧能力較高學生、幼小銜接課程及暑期小一適應班。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以教育局核心課程為本,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校本課程。
家校合作:
本校除設有家長教師會,並有由全校家長直選的家長校董。家教會每年舉辦不同的活動加強家校聯繫,家長義工更在不同活動中協助學生成長,盡顯愛心。「爸媽教室」、「故事姨姨」、「義工伴讀」等不同活動,讓家長除幫助學校外,更建立互助學習的家長社群。
校風:
本校除設有家長教師會,並有由全校家長直選的家長校董。家教會每年舉辦不同的活動加強家校聯繫,家長義工更在不同活動中協助學生成長,盡顯愛心。「爸媽教室」、「故事姨姨」、「義工伴讀」等不同活動,讓家長除幫助學校外,更建立互助學習的家長社群。
學校發展計劃:
1. 追求卓越教學,透過不同學習模式提升學生學業成績。
2. 推動電子學習,發展科學及科技教育,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的能力。
3. 發展學生潛能,培養學生自律自主的態度。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中、英、數、常均設科研日,並有定期共同備課會議進行教研交流。
2. 邀請校外專業團體的支援提升教學效能。
3. 本院每年教師專業發展日,讓教師掌握最新教育趨勢。
4. 鼓勵同事積極參與長期或短期進修,並於校內作分享,以完善知識管理。
其他:
1. 一二年級每週2節體操課、跳繩及小提琴班。
2. 每年均安排同學參與全方向及境外學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