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校長、副校長及中層管理人員秉承天主教辦學的精神,帶領各行政小組實踐已制定的發展目標及政策。期望以精簡的行政架構有效地管理學校的行政、教學及學生關顧等事宜。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校董會成員包括辦學團體代表、校監、中小學校長、獨立人士、家長代表及教師代表。
職責如下:
1. 檢視學校目標;2. 評估各既定政策;3. 監察學校行政。
環保政策:
健康校園組負責統籌及推動校園內之環保政策,其中工作包括:1. 減少使用紙張和電量;2. 綠化校園;3. 設置廚餘機為校園農圃提供肥料;4. 「一人一花」栽種計劃,培養學生珍惜生命的態度;5. 打印機墨盒回收;6. 全校改用LED光管;7. 天台加上隔熱塗層。
學習和教學策略:
本校是「一條龍」學校,課程的安排上更具彈性及連貫,亦可減低學生的升中壓力。
1. 本校一條龍課程以十二年為一整體地培養學生兩文三語的基本能力,也注重培養他們的邏輯性思維、解難和創造力,對中西文化和藝術的欣賞力,對運動的興趣和習慣,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技巧,並能自我反省、自我完善。2. 本校以優化課堂教學為宗旨,通過提升教學效能以照顧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並提昇學生的英語能力。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本校重視閱讀,透過主題閱讀、早讀時段、各類閱讀活動及配合語文科的閱讀內容,使學生從閱讀中學習。2. 本校設有網上自學平台、多媒體資訊科技及與音樂、視覺藝術的跨科課程。除此之外,本校引入體感裝置於學科學習,從電子體育課、速算能力提升、動作協調訓練到語文學習,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能力。3. 本校設有生活教育課、每月德育及公民教育主題,老師及學生早會小組分享、小五年級設有服務學習,藉以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及態度。4. 常識科設有專題研習,透過各級不同主題的專題研習,使學生掌握不同的共通能力。
共通能力的培養:
透過不同科目或學習領域的學習與教學,培育學生不同的共通能力,例如在語文科的教學,培育學生溝通、創造力及協作能力;數學科培育學生邏輯思維及解難能力;常識科透過專題研習,培育學生批判性思考及研習能力等。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根據個別學生的需要,採用多元化及有效的教學策略,利用不同方式的教學方法,例如:課程及功課調適、協作學習、小組學習、多元化感官學與教、網上學習平台及多元化評估等各種教與學方法,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配合各階段的一條龍課程,為學生訂定核心的學習及功課範疇,作適當的增刪,幫助學生學習。
家校合作:
1. 建立良好的家校溝通渠道,加強家長及老師間的聯繫;2. 培養家長積極參與學校事務的文化;3. 提升家長對校本政策的了解;4. 培養負責任的家長,協助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5. 提升家長輔導子女及管教子女的技巧;6. 強化家長對學校的歸屬感;7. 鼓勵家長互相分享心得,建立完善網絡。
校風:
1. 建立良好的家校溝通渠道,加強家長及老師間的聯繫;2. 培養家長積極參與學校事務的文化;3. 提升家長對校本政策的了解;4. 培養負責任的家長,協助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5. 提升家長輔導子女及管教子女的技巧;6. 強化家長對學校的歸屬感;7. 鼓勵家長互相分享心得,建立完善網絡。
學校發展計劃:
本校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及生活習慣,使成為積極負責的校園文化。在學與教方面,我們著重兩文三語的培育,小一至小六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並推行英文及普通話語境教學。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本校會定期舉辦教師專業培訓課程,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
其他:
設有東天獎學金給予品學兼優之學生,家長教師會亦會獎勵中文、英文和數學成績表現卓越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