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校政由行政組策劃,下設6個行政組別包括:教務組、課程發展組、訓輔組、課外活動組、校務組及資訊科技組。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辦學團體校董5人、當然校董(校長)、家長校董2人、教師校董2人及獨立校董1人。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校本中文課程(包括支援非華語學生校本中文課程)。
2. 校本英文課程。
3. 校本生態課程。
4. 態度導向學習。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閱讀獎勵計劃:設金、銀、銅獎及全年大獎;精讀計劃:學生須閱讀指定的中、英文圖書;早讀課、書展及書籍推介;伴讀計劃及閱讀工作坊等。
2.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電腦課及無線網絡戶外學習。
3. 專題研習:各個學科於本學年按學習進度進行不同的專題研習(包括部份跨學科項目)。
4. 德育及公民教育:各班均設個人成長及群性發展課;安排高小學生參與社區服務,並與社區中心合辦義工計劃。
共通能力的培養:
提供才藝班供所有學生參與,發展多元智能及九大共通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1. 中英數科均設分班小組教學。
2. 每天設導修課,以小組形式指導學生功課。
3. 設課後學習班,讀寫障礙班,中文銜接班及言語治療小組。
4. 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設計個別學習計劃。
5. 英語增潤班。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為非華語學生提供中文銜接課程及採用GCSE為參考藍本。
家校合作:
1. 每年兩次家長日及家訪活動。
2. 家長茶聚。
3. 親子一天遊。
4. 家長義工。
校風:
1. 每年兩次家長日及家訪活動。
2. 家長茶聚。
3. 親子一天遊。
4. 家長義工。
學校發展計劃:
推行普通話及英文作為主要教學語言;校本態度導向學習及發展生態學習為學校特色課程。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重點推行五常法、支援非華語學生之中文教學、普教中及照顧學習差異。
其他:
設優異生獎學金、學科獎學金、進步獎學金及學者志態度獎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