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為加強學校管理的透明度,已成立法團校董會,讓教師及家長直接參與學校的決策。法團校董會以下由校長、副校長及主任組成校務組,為全校發展作策略性設計;下設不同行政小組推行學校發展計劃及執行課程計劃各項工作。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本年度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辦學團體校董共七人、校長、兩位家長校董、兩位教師校董及一位獨立校董共十三人。
環保政策:
本校已成功申請自然保育基金-「樂活環保,從小體驗」,建設綠化平台及環保單車發電系統等等。全校參與推行廢紙回收計劃,於各班設置廢紙分類回收箱,並培訓環保大使宣傳環保意識。
學校關注事項:
本校透過「啟發潛能教育」的5P模式,幫助社會上的弱勢社群融入香港社會,令他們懂得互相尊重關心、各個種族能融洽和平地相處,並於寶覺這個大家庭內獲得平等的教育機會、豐富的生活經驗及優質學習環境。
學習和教學策略:
為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本校以合作學習及電子教學為主要的教學法,另善用電子教學輔助學生學習,從而提升課堂互動效能,有效跟進學生的學習難點。同時,本校亦設計多元化的校本課程,以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再者,學校每年均會進行主題學習週、跨科學習活動、全方位學習活動、專題研習等,有效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及思維能力。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從閱讀中學習﹕學生除透過圖書課、早讀課外,主科亦會與圖書課進行跨課程閱讀活動,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及閱讀技巧。
2. 資訊科技﹕本校利用電子互動白板及平板電腦,促進教學互動效能;各科亦積極發展網上學習活動,逐步培養學生網上學習的習慣。
3. 專題研習﹕每年常識科均會主力發展專題研習活動,有效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另部份科目亦會按課題內容,以進行跨科專題研習活動。
4. 德育及公民教育﹕學生透過常規課程,如﹕德育課、週會及各科在單元教學內滲入德育及公民意識,有系統地學習品德教育。
共通能力的培養:
學生透過合作學習、專題研習、網上學習等,有效發展學生的協作、思維及自學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全校為小班教學,並為有個別學習需要的同學作課後輔導支援。全校進行合作學習及協作教學,以照顧學生個別差異,並因應學生的能力作課業及評估調適。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為非華語學童設計中文科校本教材,高年級以能力分組進行中文教學,英文科與教育局協作進行PLPRW計劃,數學科設計趣味工作冊,以配合學生的學習發展。
家校合作:
學校非常重視家校合作,經常鼓勵家長參與各項活動,包括家教會、家長支援小組、家長義工等,增加與子女溝通的機會。學校又透過月訊及家長手冊,讓家長更了解學校最新情況。
校風:
學校非常重視家校合作,經常鼓勵家長參與各項活動,包括家教會、家長支援小組、家長義工等,增加與子女溝通的機會。學校又透過月訊及家長手冊,讓家長更了解學校最新情況。
學校發展計劃:
本年度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辦學團體校董共七人、校長、兩位家長校董、兩位教師校董及一位獨立校董共十三人。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著重培訓教學策略及技巧,並與教育局進行協作計劃、同儕觀課,以交流教學心得。建立觀課及評課文化。與時並進,培訓教師使用不同的電子學習教學策略。
其他:
本校學生獲獎無數,於上一學年所獲獎項包括:公益少年團優秀團員獎、公益少年團主題活動報告比賽獎項、民政事務總署主辦之融和獎學金、灣仔區學校模範生獎勵計劃、學校動感聲藝展最佳演出金獎、學校舞蹈節東方舞優等獎、屈臣氏香港學生運動員獎、香港學校音樂節獎項、香港學校朗誦節獎項及國際聯校學科評估優秀獎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