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由學校發展組及行政小組管理校務、課程發展、電子學習、學習支援、學務、外務、訓輔和活動等事宜。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本校已於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一日成立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校監、辦學團體校董、教師和家長校董。詳情請參考本校網頁。
學習和教學策略:
推行小班教學、合作學習教學法、跨學科專題研習及閱讀課。為提升學生兩文三語的能力,本校中國語文科以粵語或普通話作教學語言,又以英語教授數學和常識(科學及科技)。另積極參與教育局及院校的支援計劃,發展校本課程,計劃包括:非華語生中文課程支援計劃、教育局初小中文分層支援教學模式計劃、教育局外籍英語教師組英文閱讀計劃、校本英語拼音課程、英語戲劇計劃、教育局內地與香港教師交流及協作計劃、電子學習學校支援計劃等。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閱讀:中英廣泛閱讀計劃、校園伴讀、網上自學資源庫。
2. 資訊科技:積極運用資訊科技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果。
3. 專題研習:校本專題研習,並教授不同的研習和匯報技巧,提升學生的研習能力。
4. 德育及公民教育:學習服務,境外交流活動,中華文化日,公民教育課,生活課。
共通能力的培養:
透過各科不同的學習活動,發展學生九項共通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拔尖計劃,及早識別,課後輔導,功課輔導,領袖訓練,升中家長會,駐校心理學家及言語治療師提供適切服務。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因應學生需要剪裁或增潤課程,設拔尖班,資優課程及躍進班,功課及考試調適。
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緊密與家長教師會合辦多項活動。校方定期舉行家長會或家長座談會,亦推行微笑行動及彩虹計劃,讓老師與家長保持溝通。
校風:
家校合作緊密與家長教師會合辦多項活動。校方定期舉行家長會或家長座談會,亦推行微笑行動及彩虹計劃,讓老師與家長保持溝通。
學校發展計劃:
1. 提升學與教效能:提升學生自學能力。
2. 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將「合作學習法」引入課堂常規。
3. 建立共融校園文化:透過不同活動,增加對學校及社區的歸屬感。
4. 推行小班教學。
5. 增加校內設施及教學設備。
6. 善用本校多元文化及豐富語境的優勢,並配合教學語言政策及校本課程,提升學生的兩文三語能力。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參與教育局校本支援計劃: 鼓勵老師積極進修。
其他:
本校為鼓勵同學不斷進步,每年都為德、智、體、群、美五育中有卓越表現的學生頒發獎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