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天主教教育事務處、法團校董會、校長、學校發展小組、各行政及科務小組。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法團校董會成員共15人,包括校監(神職人員)、校長、校外人士、家長、校友及教師代表等。
環保政策:
將環保知識融入各科課程,設環保大使推行環保活動,並設有綠色飯堂。
學校關注事項:
學校透過「伍華七色孩子」把五大核心價值的理念具體地分類成多個價值觀,並透過正規、非正規及隱蔽課程去培育出能夠慎思明辨「伍華七色孩子」。我們以「飛躍彩虹、活出精彩」作為口號,讓師生能時刻謹記。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設相連教節以便安排多元化學習活動。
2. 設功課指導課,教師亦可按需要安排增潤活動。
3. 境外參觀。
4. 戶外學習日。
5. 生活營。
6. 義工服務。
7. 拔尖培訓。
8. 試後活動日。
9. 閱讀計劃。
10. 利用全方位學習帶動跨學科的學習,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更深意義。
11. 按主題進行跨學科學習,讓學生能從多角度思考問題。
12. 按主題進行聯課活動。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設閱讀課,培養閱讀習慣。
2. 推動電子學習,運用移動裝置,配合電子白板進行互動學習。
3. 專題研習以常識科為經,各學科為緯。
共通能力的培養:
透過課堂內外的多元學習活動培養。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1. 按照學生能力分班,進行課程調適、採用不同教學策略及拔尖補底學習活動。
2. 部份班別中、英文採小班教學。
3. 小一、二、五及六年級均設有尖子培訓。
家校合作:
天主教教育事務處、法團校董會、校長、學校發展小組、各行政及科務小組。
校風:
1. 家長透過家長會、電郵、意見箱或訪校表達意見。
2. 家長透過校訊、季刊、通告、學校網頁了解學校現況。
學校發展計劃:
1. 學生能運用不同的學習技巧來提升學習效能,使學生能運用有效的學習方法,例如課前預習、運用概念圖及運用感觀學習方法等。
2. 學生能善用閱讀策略,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3. 提升學生的溝通技巧及社交能力,建立學生的自信心。
4. 推動電子學習,運用移動裝置,配合電子白板進行互動學習,以提升教學效能。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積極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增強教師協作反思的能力,讓老師體驗到「工作文化」的改變。同級老師在共同備課會議中一起計畫、一起討論,試教後交流改進。老師齊齊參與、從多個提議到最後妥協達成共識,協作文化得以孕育,而科本的學習社群亦因而建構,並將課研文化植根於每一位老師的課堂教學,每一位老師均能持續自我完善,讓學生學得更好。
其他:
1. 小四至小六學生設陳鄭舜娟女士獎學金,用以表揚本校於學、體、藝表現出色的學生。
2. 小五及小六設傑出學生獎勵計劃,以表揚品學兼優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