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法團校董會訂定學校的教育方針,校長帶領各行政小組計劃及統籌各項校務進行。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本校於二零零五年成立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辦學團體校董、教師校董、校友校董、家長校董及獨立校董。
環保政策:
以體驗式的環保課程及活動培育學生保護環境的態度和習慣。
學校關注事項:
1. 引發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對問題進行探究,激發創新的精神,成為具創造力的學習者。 2. 共同培育學生成為積極樂觀、勇於面對挑戰,並擁有承擔精神的人。
學習和教學策略:
學校重視生活與學習的結連。推行多項特色校本課程,與核心課程有機結合。培育學生創新思考與探究精神、人文關懷價值、科學科技素養、資訊素養、綜合應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透過閱讀統整各學科課程,培育學生享受閱讀,並能透過廣泛及有深度的閱讀成為有品格、具內涵及自主能力的終身學習者。 2. 推行電子學習計劃,發展電子教材、學材,配合創新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3. 推行多元化體驗式STEAM 課程,與學科的知識有機地整合,培養學生整全的人文價值和具備科學科技素養的創新思維。 4. 透過不同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德育及公民教育的意識、正確的道德觀及價值觀。
共通能力的培養:
1. 在各級推行「多元價值教育文化藝術特色課程」,讓學生體驗不同的學習經歷,以提升學生的人文關懷及藝術情操,為學生建構美好的心靈世界,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 2. 有系統地推展「課程統整周」,教導學生運用思維策略,學習整理及分析資料,進行專題研習,並讓學生進行自評及他評,提升自省能力及明辨思維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資優課程包括:數學精英培訓班、Book Club、English Activity Club、小編輯、奧林匹克機械訓練班等四十多項,讓學生發展潛能;又設有輔導課、家長及區本功課輔導、成長飛躍計劃等,輔助學習能力稍遜的同學。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使用「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需要的學生,設立學生支援小組,透過「三層支援模式」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1.優化課堂教學; 2.提供輔導教學及小組服務,如言語治療服務、社交小組、學習技巧小組等; 3.提供個別學習計劃。另外,亦透過不同的渠道,如家長講座、家長面談等,協助家長了解子女的需要及困難。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本校根據新資助模式下的學習支援計劃,開設輔導教學組,協助同學學習。
家校合作:
設有家長教師會,家長網絡等,廣納家長意見,完善學校政策。我們也重視家長教育,經常舉辦家長學堂、工作坊、親子活動等以加強家長對學校的歸屬感。
校風:
1. 透過創設的情境,讓學生勇於面對問題及挑戰,培育學生的堅毅精神。 2. 透過不同的校本輔導活動,深化學生積極樂觀的價值觀、堅毅處事的精神,持續培養「舊墟寶湖人」的特有內涵。
學校發展計劃:
1. 透過多元化體驗式校本STEAM課程,將學科的知識有機性地整合,使學習與生活扣連,讓學生通過活動體會學習的樂趣和意義,從而培養學生整全的人文價值和具備科學科技素養的創新思考能力。 2. 推行LIVE多媒體實踐跨範疇課程計劃,優化各學科的校本課程設計,扣連學生輔導成長和價值培育,成為全人發展的多媒體使用者。 3. 持續以閱讀統整各學科課程發展,以閱讀為學習核心,讓學生享受閱讀,並能透過廣泛及有深度的閱讀獲取知識,感受世界,成為有品格、具內涵及自主能力的終身學習者。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有系統的周年專業發展計劃,每年安排培訓及交流,提升教師的專業。
其他:
每年均舉辦海外交流計劃,增強學生對各地文化的認識及體驗,部分學生更被邀請到海外參加國際性的比賽,增廣見聞。學生曾到上海、南京、廣州、北京等多個內地主要城市,又曾到訪英國、新加坡、新西蘭、美國、蘇格蘭、俄羅斯、台灣、日本等地,體驗海外學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