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由法團校董會賦權予校長負責管理學校,設不同行政組別,由資深中層管理人員統籌,副校長負責監管,以期各司其職,有效推動校務之運作及發展。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由一群熱心教育的地區人士組成,其中亦包括、辦學團體董事、校長、教師代表、家長代表、校友代表及獨立人士,甚具代表性。
環保政策:
1. 培養師生、家長及職工的環境保護知識及責任感。
2. 鼓勵學生參與改善環境的活動,並參加「綠色學校獎勵計劃」。
3. 節約能源
4. 減少產生廢物,推廣循環再用、回收及再造。
5. 與家長教師會合作,舉辦校服回收運動。
6. 遵守有關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重視學生課堂內、外之學習經驗。
2. 語文科專科專教。
3. 以普通話教授中文。
4. 專題研習、德育及公民教育、環境教育、全方位學習及境外體驗,以培養學生共通能力。
5. 發展校本之小班教學計劃。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舉辦閱讀計劃,推廣跨科閱讀文化。
2. 利用資訊科技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
3. 推行跨學科專題研習活動。
4. 成立學生義工隊,服務社區。
5. 積極推展生活教育及公民教育。
共通能力的培養:
課堂及學習活動中滲入發展共通能力的元素。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1. 開辦學習支援小組。
2. 舉辦家長講座/工作坊,提升家長支援子女的技巧。
3. 額外聘請支援教師,為有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輔導。
4. 開辦全班式的資優教育培訓課程。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開辦拔尖補底課程及實施功課評估調適。
家校合作:
透過定期舉辦的分級家長教師座談會、親子旅行日、親子日營等,使家長和老師加深認識。
校風:
透過定期舉辦的分級家長教師座談會、親子旅行日、親子日營等,使家長和老師加深認識。
學校發展計劃:
1. 提升學與教的效能,促進學習。
2. 建立健康關愛社群。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教師參與學校或教育局舉辦之工作坊及分享會。
2. 透過進修機制,教師全學年需參加持續專業發展工作坊或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