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本校實施校本管理,在校政、資源策劃及管理皆建立妥善行政系統。行政組統領各科組,確保有效運用資源,切合學生需要,提升管理效能。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於2008-09年度成立法團校董會推行校本管理,使學校在管理運作及資源運用上有更靈活自主權,促進學校發展。
環保政策:
全力發展健康學校,推行環保措施,節約能源及用水,垃圾分類,實施綠化校園計劃,並訓練環保大使協助推行學校環保政策,培育學生養成健康及環保意識。
學校關注事項:
健康學校,愛心開心滿校園;追求至善,學科術科展潛能。
學習和教學策略:
學校緊貼教育改革,透過中英文閱讀寫作計劃、跨科活動、電子平台、內聯網、參觀、境外交流及戶外學習等,以發展學生兩文三語及共通能力。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推行廣泛閱讀、公共圖書館閱讀計劃及校本閱讀獎勵計劃等,讓學生從閱讀中學習。
2. 備有完善資訊科技系統,設電腦及投影機進行互動教學。
3. 設立跨學科課程、全方位學習及週會,進行德育公民教育。
4. 利用專題研習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
共通能力的培養:
透過日常授課、自學、研習、工作坊、講座、多元化的學術及體藝活動,讓學生掌握知識、建構知識及作深層學習,並培養學生九種共通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設資優教育、學習支援輔導班、分層及分組教學、協作教學、伴寫伴讀、社交樂小組、良師關懷計劃、朋輩小老師計劃、言語訓練、校本教育心理服務、小一適應及升中銜接活動,校本支援計劃、功課及測考調適。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以照顧學習多樣性、訓練學生思維及學習策略,並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為目標,初小中文科實施分層支援教學,英文科推行分層閱讀計劃,數學科採用探究式學習,常識科設STEM教育,電腦科設編程教育。各科融合思維教學,讓學生掌握學習技巧,並透過生命教育,建立學生內在生命質素。各級設拔尖補底課程,因材施教。
家校合作:
家長關愛學校,全力支持學校發展,積極參與家校活動及親子活動,以愛互繫,培育學子。學校亦透過不同渠道(如:家長座談會、家長日、家教會、家長班、Sunshine Call)加強彼此溝通,協力教養孩童。
校風:
家長關愛學校,全力支持學校發展,積極參與家校活動及親子活動,以愛互繫,培育學子。學校亦透過不同渠道(如:家長座談會、家長日、家教會、家長班、Sunshine Call)加強彼此溝通,協力教養孩童。
學校發展計劃:
1. 運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持續提升教學效能。
2. 發展電子教學,達致有效學習。
3. 優化生命教育,建立學生生命素質。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透過教師資優教育訓培、專業學校發展計劃、同儕協作、工作坊、講座、境內外交流及各種教研活動,推動教師持續發展,提升教學效能及專業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