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學習型組織,下設學校行政小組及功能組別,全面實踐校本管理,推動學校發展。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本校法團校董會由辦學團體成員、校外獨立人士、家長、教師及校長組成。
環保政策:
設立環保小先鋒,綠化校園,實踐校園耕作,與大自然為友。校園設廢物分類回收,加強學生環保意識,減少排廢。
學校關注事項:
1. 提升學業成績、優化課堂學與教。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對學生抱高期望,積極營造高動機學習環境,提供多元化學習機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
2. 推動全校資優普及化,實施三層模式資優教育計畫,建立多元智能校本課程及活動,發展學生多方面潛能。
3. 課堂教學策略多元化,包括思動學習、多元智能教學、高層次思維教學、元認知教學、合作學習、自我管理學習、跨學科學習活動及電子教學平台等。
4. 評估模式多元化,引入學生自評、互評、家長評估,有效收集學生學習顯證;另建立學生面談平台以回饋教學,以評鑑課程設計及教學模式。
關鍵項目的發展:
從閱讀中學習:圖書科教授閱讀策略,透過校本課程、不同類型的閱讀計畫及活動、網上閱讀平台等措施,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發展高層次閱讀思維。資訊科技:建立各級資訊科技校本課程,學生能運用相關能力在不同學科中學習知識及技能,促進課堂互動學習元素。專題研習:常識科建立有系統之專題研習及評估模式,學生亦能透過科技探究活動、跨學科專題研習等活動發展高階思維。德育及公民教育:以經歷為本,結合校本輔導活動、生活教育課、資優活動及服務學習,實踐關愛、服侍,建立學生正面人生觀。
共通能力的培養:
透過多元化之課堂學習活動及非常規學習經歷,學生能全面培養各種共通能力,促進學生終身學會學習。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以全校參與模式,及早識別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設各類型課前課後輔導及學習支援小組,為學生提供學習、社交及專注等能力的培訓。本校資優及多元智能發展組配合各學科提供資優校本課程及訓練活動,全方位發展資優學生潛能,追求卓越,實踐全校資優普及化。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為不同需要學生制定個別學習方案及調適措施。課堂分層教學、課業設計及校本課程佈置適切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鷹架學生學習,促進學習潛能。
家校合作:
校方與家長關係坦誠互信。家長教師會協助推動家長教育及舉辦親子活動,家長義工團隊支援學校工作,並設有家長小組,提供溝通平台,促進家長彼此支援。
校風:
校方與家長關係坦誠互信。家長教師會協助推動家長教育及舉辦親子活動,家長義工團隊支援學校工作,並設有家長小組,提供溝通平台,促進家長彼此支援。
學校發展計劃:
1. 透過科研及課研持續優化課程及教學策略,提升學與教成效。
2. 發展學生多元智能,實踐全校資優普及化。
3. 推動基督教教育,按聖經真理引導學生實踐信、望、愛的人生態度。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透過定期教師培訓課程及工作坊,建立共同願景及發展教師專業能力,配合學校發展,提升教育質素。
2. 發展課堂教學交流,透過觀課文化,提升教師課研及科研的能力,建立專業學習社群。
3. 與教育局及大專院校合作,共同發展優質學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