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法團校董會委任校監、校長。校長領導包括副校長等八位核心成員,統籌學校各範疇。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包括校監、校長、六名辦學團體校董、一名替代辦學團體校董、兩名獨立校董、一名教員校董、一名替代教員校董、一名家長校董及一名替代家長校董。
環保政策:
本校著重環保教育,透過不同環保活動如廢物回收、廢物利用、綠化校園計劃等,讓本校學生建立正確環保意識。
學習和教學策略:
課堂學習以學生為中心,著重師生互動,進行合作學習模式,以啟發學生學習潛能,培養學生自學及探究能力。透過校本主題活動、服務學習、戶外學習、聯課活動、參觀及訪問,讓學生走出課室,擴闊視野,從活動中學習,提高學習興趣。另本校推行校本支援計劃,提高學與教的效能。
關鍵項目的發展:
除學科成績外,本校非常重視培育學生良好品格,故品德教育已滲入正規課堂中。另設有生活教育課,編入品德教育課題,從而提升學生公民教育意識。圖書館主任設計一系列活動,藉以教授學生掌握從閱讀中學習的技巧及培養閱讀的興趣;亦以常識科為主,其他科目為輔,進行專題研習;以及配合各學科提供不同類型之網上學習模式,鼓勵學生利用資訊科技進行自學。
共通能力的培養:
透過專題研習、科學探究活動、校本主題及學術週活動,培養學生九種共通能力及正確價值觀,發展學生多元智能。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全校參與功課輔導、學習小組支援訓練、區本支援計劃、校本支援計劃。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開設中、英文拔尖及補底課程;照顧學生學習需要,逐步建立各學習領域的校本課程;開辦輔導課及小學加強輔導班;透過功課、默書及考試調適等方法,達致照顧學生學習差異為目的。
家校合作:
舉辦活動有家長學堂、家長合唱團、家長演藝團、家長舞蹈團、家長設計師、家長演奏團、親子旅行、親子工作坊、家長興趣班、家長教育講座等;邀請家長擔任義工服務,如:學童午膳、運動會、公益金慈善義賣、校服回收、探訪長者等,培養家校和諧關係,提升學生、家長對學校的歸屬感。
校風:
舉辦活動有家長學堂、家長合唱團、家長演藝團、家長舞蹈團、家長設計師、家長演奏團、親子旅行、親子工作坊、家長興趣班、家長教育講座等;邀請家長擔任義工服務,如:學童午膳、運動會、公益金慈善義賣、校服回收、探訪長者等,培養家校和諧關係,提升學生、家長對學校的歸屬感。
學校發展計劃:
著重提升「學與教」,並逐步為不同學科引入英語教學元素,發展不同學科升中銜接課程,為升讀中學作好準備。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教師發展日、教師專業分享會、共同備課、同儕觀課、教研活動、協作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