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管理的信念:
1. 做好事情,事情都是為造就孩子而為。
2. 行政為教學服務。
3. 按才幹及需要配搭(先質後量)。
4. 互相配搭,聚焦發展既定的目標。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本校已成立法團校董會,成員請參考本校網頁。
環保政策:
1. 訂立環保約章,在生活中實踐愛護自然、珍惜及善用資源、節約能源。
2. 學校設中藥園,讓學生體驗自然與人的和諧關係。
學校關注事項:
以LCM (Life Education,school-based Curriculum,Multiple Intelligent)為學校辦學特色,重視生命教育,孕育關愛文化,著重自主學習及多元智能。
學習和教學策略:
教學的信念:
1. 知識是建構得來的。
2. 經歷為本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模式(互動、探究、合作)。
3. 教師在教學上的主要角色是促導者,期望建立學生自主學習。
本校著重生命教育,期望學生在關愛環境中成長、建立正向價值及在生活中明辨是非;本校在不同學科推行校本課程,以建立學生自主學習為目標,並建立學生高階思維;學校同時致力推行電子學習,期望學生透過電子平台加強學習互動性及提高自主學習的效能;學校同時著重發展同學多元智能,讓不同能力及興趣的同學在學校健康快樂成長。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重視生命教育,建立健康校園。2. 營造關愛、積極、正向的校園文化。3.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文化。4. 中、英文科以主題式教學。另外,常識科、科學科技科運用專題研習。5. 著重新世代電子學習、全校已舖設WIFI並為微軟SHOW-CASE學校。本校一至三年級設有電腦科;四至六年級校本科學科技科,著重發展STEM教育。6. 全校閱讀獎勵計劃及中英文網上閱讀計劃。
共通能力的培養:
本校重視經歷為本的學習,學生在不同的學科及活動,透過不同的學習經歷,培養協作、溝通、批判性思考、創意、解難、語文運用、邏輯運算、資訊科技運用、運動、研習、自省等不同共通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本校引進「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用以照顧個別差異。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1. 設立課程及功課調適。
2. 多元化拔尖學會活動及課外活動。
家校合作:
家教會均於每年籌劃不同活動,增加學生學習經歷。設有家長義工及家校茶聚,加強家校合作。並定期邀請不同專業講者為家長舉行教育講座,讓家長和學校同步培養宣基孩子成為具良好品格及優良學養的未來棟樑。
校風:
家教會均於每年籌劃不同活動,增加學生學習經歷。設有家長義工及家校茶聚,加強家校合作。並定期邀請不同專業講者為家長舉行教育講座,讓家長和學校同步培養宣基孩子成為具良好品格及優良學養的未來棟樑。
學校發展計劃:
本校三年計劃發展主題:
【生命因你飛舞,學習由我起動】
1. 與生命有約 —— 彼此結連,綻放生命色彩。
2. 與學習有約 —— 目標清晰,亮麗自主學習。
3. 與科技有約 —— 與時并進,激活電子學習。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設立教師學習圈。
2. 連續多年獲教育局邀請成為專業發展學校、資訊科技卓越中心,支援友校發展校本課程及電子學習。
3. 本校教師曾獲全國十優教練員、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等多項嘉許。
其他:
1. 本校曾多次獲得國際/全國性機器人賽事獎項,在網球、體育舞蹈及游泳等不同項目亦有優異表現。
2. 本校不定期籌辦國外及國內交流體驗活動(如曾舉辦澳洲之旅、北京之旅、台灣之旅、上海之旅、山區體驗等)。
3. 本校曾獲取全國十優教練員、香港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等多項殊榮。
4. 本校設有小提摩太獎學金,鼓勵同學奮發上進,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