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設法團校董會,各持份者共同提升管理質素,保持高學術及派位水平。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法團校董會內包括不同專業人士。
學校關注事項:
鞏固學生兩文三語能力;培養學生正面價值觀及具分析能力;營造數,理,科技發展環境,提升學生創意思維。
學習和教學策略:
課程涵蓋八個學習領域。重視學生兩文三語。英文科於小一至小三推行PLPRW。小一至小三以普通話教授中文,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上午課以主科為主,下午則為術科及多元智能課為主,以增加學習效能。每天中、英、數課堂也有能量加油站時段,並配以綜合獎勵計劃以鼓勵學生每天溫習,建立正面學習態度。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從閱讀中學習:推行世界名著導讀,讓學生遊歷中外名著。為學生提供早讀課、伴讀計劃、網上閱讀計劃、圖書課、故事姨姨叔叔、好書分享等,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及能力。
2.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全面推行電子互動學習,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參與不同種籽計劃,強化學校硬件和軟件設備及發展電子教學活動。
3. 專題研習:各級重點發展不同的研習能力,各科設有專題習作。
4. 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通過班主任課、成長課、週會、教育營及境外交流培養學生的素質,建立正確價值觀。
共通能力的培養:
除了在各科課程滲透不同共通能力,學校亦為學生提供境外交流、多元智能課及配合各學習主題推行跨學科活動及專題研習,豐富學習經驗,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課後設加輔班、自學班、資優課程,讓不同學生發揮潛能。自聘言語治療師提升學生語言能力。教育心理學家定期訪校支援有需要學生及家長。家長義工及小老師隊支援學生學習。定期開辦課後輔導小組,支援學生成長需要。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因應學生需要進行課程剪裁並發展校本課程學習材料,讓學生有系統及多元化地進行學習。訂立校本調適政策,為學生課業及評估調適提供指引。
家校合作:
1. 讓家長走進校園、共同創造學校發展。
2. 舉辦講座、工作坊,提升管教成效。
3. 設有家長校董,參與校政制訂。
校風:
1. 讓家長走進校園、共同創造學校發展。
2. 舉辦講座、工作坊,提升管教成效。
3. 設有家長校董,參與校政制訂。
學校發展計劃:
1. 倡導自主學習,輔以合作學習法,提升學生學習效能及果效。
2. 推動建立資訊科技校園,提升學生多元學習能力及興趣。
3. 關注學生身心成長,建立健康校園,推動正能量文化。
4. 與本港及不同地區作學術交流,提升學生兩文三語能力。
5. 建立學生正確價值觀。
6. 以教師為本位的教師持續專業發展。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以發展電子教學及課堂設計為校本教師發展重點,每年均有教師發展日及安排訪校活動,向不同學校取經。時間表內設有同儕備課時段,定期進行觀課活動,以提升教學質素。鼓勵教師訂立個人發展方向並持續進修。
其他:
為北京師範大學指定普通話測試教學實驗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