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學校以法團校董會為最高決策,由校長帶領學校發展及評核組,制定學校發展計劃,透過恆常的自評機制,實踐「策劃—推行—評估」,並由各科及各組老師配合完成。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法團校董會有14位成員,共同管理學校、推動教育;確保本校的教育願景、辦學使命與核心價值得以實行。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在第一學習階段進行跨科主題式全方位學習,啟發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拓闊學習經驗。
2. 在課堂運用「合作學習」策略,讓學生進行互動學習,投入課堂活動。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閱讀計劃:透過不同計劃,推動校園閱讀風氣;推廣多元閱讀,促進學習。
2. 資訊科技教學:善用電子媒體輔助教學,持續發展電子及網上學習。
3. 專題研習:四至六年級透過專題研習,發展共通能力,培養自學精神。
4. 德育及公民教育:以立人為本,重視核心價值的培育和實踐。安排境外交流學習活動,擴闊學生視野,並加強學生對時事的觸覺,懂得自我反省,勇於承擔。
共通能力的培養:
透過常識科探究教學及各科專題研習,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根據教育局「及早識別和輔導有學習困難的小一學生」計劃及校本言語治療服務,照顧有需要的學生。按需要安排一年級中文科小組教學,支援學習稍遜的學生。
家校合作:
家長教師會每年舉辦親子活動、家長工作坊或講座,出版通訊,並資助境外學習交流活動;派代表參與校巴及午膳委員會及協助招標事宜,家長義工亦給予學校不少人力支援。
校風:
家長教師會每年舉辦親子活動、家長工作坊或講座,出版通訊,並資助境外學習交流活動;派代表參與校巴及午膳委員會及協助招標事宜,家長義工亦給予學校不少人力支援。
學校發展計劃:
法團校董會有14位成員,共同管理學校、推動教育;確保本校的教育願景、辦學使命與核心價值得以實行。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教師每年需規劃個人專業發展方向及反思自評,並紀錄個人專業發展檔案。
2. 按課程發展及學校發展的優次,安排老師參與短期進修課程,優化學與教。
3. 每年舉行教師專業發展日,推動自評,回饋學年計畫並策畫學校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