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學校管理層策劃、統籌和監管學校的管理與組織、學與教、學生支援與校風和學生表現。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有關法團校董會成員,請參閱學校網頁。
學校關注事項:
1. 將探究式教學模式注入校本課程。
學習和教學策略:
因應學生的需要和興趣,運用不同的策略,令學生在德、智、體、群、美和靈各方面,獲得全面而均衡的發展。課堂內著重啟發學生的思考,並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社交能力。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舉辦多元化的德育及公民教育活動。
2. 推行不同的閱讀獎勵計劃。
3. 常識及科學科進行專題研習。
4. 利用資訊科技加強課堂及課後的學習。
共通能力的培養:
在各科課程和課外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1. 為能力較高的學生提供不同範疇的增潤課程。
2. 校方安排中、英、數學業輔導班幫助成績稍遜的學生。
3. 推行新資助模式計劃,照顧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為配合教育發展趨勢和按學校辦學宗旨,學校實施校本調適政策,以支援不同需要的學生,並提升學習效能。
家校合作:
家教會能有效地:
1. 蒐集和反映家長意見。
2. 策動家長和校友協助學校舉辦大型活動,例如水運會、運動會、史蹟步行教育活動等。
3. 舉辦親子活動及家長講座或分享會。
4. 協調其屬會為學生開辦各類課外活動。
學校發展計劃:
1. 讓學生掌握二十一世紀的技能及維持終身學習的熱情。
2. 建立專業學習社群,藉此提高領導能力。
3. 培養學生成為「喇沙紳士」。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專業培訓,讓教師能掌探究學習的技巧,以提升學與教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