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管理架構包括校董會、行政小組及學科小組。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總校監為保良局主席,校董會成員包括保良局五位副主席、行政總監、教育總主任及財務總主任。
環保政策:
鼓勵學生參加不同環保活動,加強環保意識。
學校關注事項:
每個學生都有他的潛能,愛心能把潛能發揮出來。
學習和教學策略:
學校開設中文、英文、數學、常識、視覺藝術、音樂、資訊科技、體育及普通話等科目。早會德育講話,培養學生尊重他人和國民身份的認同。透過均衡的課程及愉快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奠定穩固的知識基礎。學校成立不同的制服團體,培養學生勇於承擔的精神。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除推行廣泛閱讀計劃外,更進行每週一本及每週一讀等閱讀活動。
2. 課室安裝電腦、電子白板、實物投影機及投射機,配合教學資源庫,讓教師和學生能運用資訊科技進行學與教活動。
3. 學生須進行個人或小組的專題研習。
共通能力的培養:
學校透過不同學習領域的學習活動,例如:專題研習和網上練習,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並發展學生的協作、溝通、創造和應用資訊科技的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教師按學生的能力調整學與教的步伐和課程,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誘發學生不同的潛能。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各科會因應學生的能力和教學內容進行課程調適及跨學科教學活動;更能照顧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
家校合作:
家長信任和支持學校。家教會配合學校開辦不同的興趣小組供家長和學生參與,經常為學生籌辦不同類型的課外活動,令學生的校園生活更添姿彩。
校風:
家長信任和支持學校。家教會配合學校開辦不同的興趣小組供家長和學生參與,經常為學生籌辦不同類型的課外活動,令學生的校園生活更添姿彩。
學校發展計劃:
1. 加強照顧學習差異,提高學生學習動機。
2. 改善學生自學能力及提升自律精神。
3. 改善教學效能,提升學生表現。
4. 發展電子學習。
5. 逐步加強推行電子學習及自主學習。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本校大部份教師已取得學士學位,且經驗豐富。本校更參加教育局校本支援計劃,邀請專科學者與本校老師共同備課,為學生設計適切的課程,成效顯著,提升教學效能。未來發展,加強與國內外教師專業交流。
其他:
1. 安排學生到西安、澳洲或新加坡學習交流,擴闊學生視野。
2. 參加「同根同心」國內交流團,讓學生認識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