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學校定期召開領導層會議及行政會議。領導層會議成員包括校長、兩位副校長及課程發展主任;行政會議成員除上述人士外,還包括全體主任及學位教師代表。本校在「管理與組織」、「學與教」、「校風與學生支援」等三個範疇下設立不同的工作小組,共同努力,推展優質教育。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學校於2013年5月1日成立法團校董會,有關章程可瀏覽學校網頁。
環保政策:
1. 設園藝小組綠化校園。
2. 回收廢紙膠樽。
3. 設午膳少飯隊減少浪費食物。
4. 節能措施。
學習和教學策略:
逢星期三午膳後為實踐課,安排成長課、講座或參觀活動,於2:15pm放學。數、常、體、音設專題研習培養學生自學。各年級以健康為主題進行教學,設計生動有趣的課堂活動、習作及全方位戶外學習,增加學習趣味。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進行全校早讀、親子閱讀計劃及圖書課教授閱讀技巧。
2. 推行電子學習,各科滲入IT教學元素,參加多項IT比賽或活動。
3. 學生學習腦圖、訪問、統計及分組研習等技巧。
4. 成長課培養積極及正面的價值觀;五年級學生參與「星之行動」義工計劃。
共通能力的培養:
推行活動教學,分組學習及課外活動,培養協作、溝通、解難等共通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推行資優課程訓練有潛能的學生,另有支援教師及學科輔導教學,幫助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安排功課及考試調適。
家校合作:
1. 家長加入不同的商業及買賣活動工作小組,共同策劃校政。
2. 設立家長義工隊,協助學校推行活動。
校風:
學校於2013年5月1日成立法團校董會,有關章程可瀏覽學校網頁。
學校發展計劃:
1. 中文科二至六年級以普通話教授。
2. 英文科部份年級以圖書及各種體裁的文章作為教學內容。
3. 中、英、數專科教學。
4. 資優教育計劃。
5. 健康校園網絡計劃之資源學校。
6. 於常識科及電腦科加入STEM元素。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教師專業進修。
2. 舉辦教師工作坊。
3. 推行共同備課及教學觀摩。
4. 校外教學交流及分享會。
5. 教師專業社群分享。
6. 參加教育局校本支援計劃。
其他:
1. 設立「卓越體藝獎」發展學生學術以外的潛能,另於各級增設體藝課程。 2. 每年帶領學生與外地學校進行教育交流活動(曾到訪地方包括:北京、福州、台灣、湖北、新加坡、西安、首爾、青島、上海、沖繩及新西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