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法團校董會→校長→行政組,推行校政及課程改革。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依法團校董會規章組成。
環保政策:
本校以「珍惜資源 愛護環境」的理念作為環境教育的主題。
學習和教學策略:
用多元教學方法與策略,配合校外參觀活動,並利用週五活動課進行閱讀、專題、體藝等聯課活動,讓學生全方位及多元化學習。又透過主題學習週、專題研習等,有系統地把學習聯繫起來。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閱讀計劃:推行廣泛閱讀及親子伴讀計劃,舉行多元化閱讀活動,如書香電台、校園電視台、網上閱讀平台。
2. 資訊科技:使用輔助教育平台如數碼教材庫、內聯網及網上圖書館系統,增強師生互動。
3. 德育及公民教育:設計正規及非正規德育及成長課課程。
4. 專題研習:因應學習重點,培養共通能力;除科本研習外,並於三、四年級進行跨科專題研習。
5. STEM教學:於五、六年級設編程課程、小小科學家、科學探究小組;三、四年級STEM創意培育班。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由輔導主任、課程主任、教務主任及資深老師組成專責小組統籌全校參與「照顧個別差異」工作,並由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及社工提供專業支援意見。透過資優課程、加輔班小組及個別輔導,照顧不同學習差異的學生。老師亦按教育局的要求修讀有關照顧特殊需要學生的課程。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透過拔尖保底政策,提供差異照顧;一、六年級安排幼小、中小銜接課程;並推展校本資優培育課程。
家校合作:
家教會為家長及學生舉辦多元化活動、工作坊及興趣班,讓家長掌握親子溝通技巧及自我增值,亦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並設有卓越課外活動獎,以鼓勵學生多元發展。又協助學校舉行主題學習活動,增加家長的凝聚力及家校合作機會。
校風:
家教會為家長及學生舉辦多元化活動、工作坊及興趣班,讓家長掌握親子溝通技巧及自我增值,亦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並設有卓越課外活動獎,以鼓勵學生多元發展。又協助學校舉行主題學習活動,增加家長的凝聚力及家校合作機會。
學校發展計劃:
1. 推展學校發展計劃中三大關注事項:自主學習、電子學習、培育具優秀素質及追求卓越的孩子;
2. 繼續推行「普教中」計劃,於二至六年級每級各兩班推行普通話教授中文科計劃;
3. 於一至六年級各科課堂內引入合作學習活動,加強學生同儕互動能力,培養學生協作精神;
4. 英文科優化校本閱讀及寫作課程;
5. 英文科與教育局協作推行Space Town Literacy Programme,提升小一及小二讀寫聽說各項能力。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幸福感、樂學、內發及協作並重,強化教師團體的動力—建立積極的態度和提升能力是教育成功關鍵,本校透過策略優化上述元素。資料顯示:本校九成以上老師在工作上感到幸福、全部英文及普通話老師皆達到專業水平、九成以上擁有大學學位、四成以上擁有碩士學位、24%曾獲保良局服務貢獻獎、15%曾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15%在不同領域獲優秀獎、積極參與校外協作計劃及境外交流活動。
其他:
內地姊妹學校(上海、珠海)交流計劃、星加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