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香港佛教聯合會學務管理委員會轄下設校董會管理,由學校校務委員會策劃,學校改善委員會及多個功能組別推行。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於2008年11月成立。
環保政策:
綠色學校計劃、「趣」綠教室、環保大使計劃、「塑膠資源教育--3Rs & 3Cs」計劃、廚餘計劃、「地球日」、節約能源政策。
學校關注事項:
1. 持續引發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信心和自學的習慣。
學習和教學策略:
每天設有功課輔導課/拔尖補底課程,逢週五為多元智能課。提供全人教育,多元化活動讓學生發揮潛能。以跨學科的理念,提昇學生的語文能力。中文科與普通話設跨科教學計劃。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推行多元閱讀獎勵計劃、一人一書活動及靜讀課。
2. 各科配有資訊科技教材;設多個精英培訓班,如:榮茵小天文學家計劃、英文自學平台等;設榮茵電視台,讓學生學習製作影片。
3. 一至六年級進行專題研習,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
4. 設成長課、生命教育、環境教育、性教育課、德育及公民教育課。
共通能力的培養:
透過課堂活動、專題研習、抽離式資優教育課程等,培養學生共通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1. 資優課程:涵蓋語文、數學、科學、天文、藝術、領袖才能培訓等;新界西(十二校)精英學生培訓計劃。
2. 輔導課程:功課輔導班及基礎輔導課程。
3. 成立全校參與專責小組,制定支援策略,照顧有特殊需要的學生。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各科設分層課業、拔尖補底課程、數學科推行適異性課程。
家校合作:
學校視家長為學校發展的夥伴,建立多元化的渠道與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繫,設家長教師會及「家長教師會資源中心」,定期舉行會議,推行家長教育及舉辦親子活動。
校風:
學校視家長為學校發展的夥伴,建立多元化的渠道與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繫,設家長教師會及「家長教師會資源中心」,定期舉行會議,推行家長教育及舉辦親子活動。
學校發展計劃:
1. 持續引發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信心和自學的習慣。
2. 營造數理科學科技環境,提升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3. 推廣健康學校,促進學生身心發展。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舉辦教師培訓日,參加佛聯會及元朗區教師發展日,並安排教師參加由教育局主辦之各項研討會及訓練班。
其他:
1. 設獎學金、獎勵品行、學習及活動表現優異的學生。
2 . 透過交流活動(中、星、台、日、韓等),讓學生擴闊視野。
3. 本校連獲六屆「關愛校園獎」。
4. 獲「香港環保卓越計劃──界別卓越獎學校界別」金獎及「校園齊惜福計劃」惜福學校銀獎。
5. 獲香港青年協會評為「有心學校」。
6. 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評為「友 『兒』學校」。
7. 獲考評局「優質評核管理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