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由法團校董會管理學校一切事務,家長教師會協助提供意見。校內行政分三個範疇:管理與組織、學與教、校風及學生支援,分別由學校行政組負責人與教師組成。設有行政手冊及教師手冊,落實校政,提昇效能。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法團校董會。
環保政策:
1. 學校安裝太陽能儲電裝置。2. 健康午膳政策。3. 成立學生環保大使,推廣環保活動。4. 開設小耕地,推行有機耕種,實踐環保教育,與生命教育結合。
學校關注事項:
1. 自主學習,學習自主。2. 普愛善德,克己自勤。3. 推行電子教學,提升學與教效能。
學習和教學策略:
學校推行自主學習,讓學生透過教師提供的影片、網上資源及學習工具等進行預習,在課堂中學生展示成果,老師會給予適切的回饋,藉此照顧學習差異。同時,以學生的課堂表現,給予適當的延伸活動,讓學生提升學習成效,培養終身學習的態度,做到「自主學習,學習自主」。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從閱讀中學習,設有圖書課;推行親子伴讀、一年級英文伴讀及名人讀書會等計劃。2. 資訊科技:全校設有電子白板及多媒體電腦協助教學;四年級中文科、五及六年級中英數科目,學生自攜平板回校進行互動的電子學習課。3. 數學科及常識科均進行專題研習。4. 常識科進行科技學習。
5. 德育及公民教育:以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為本,加強培育學生在靈性及品德方面的修養;著重全人教育,推行成長課以建立學生自信及正確人生觀。
共通能力的培養:
透過分組及跨學科活動,進行專題研習;設有網上討論區,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1. 推行優化課堂計劃,於中英數主科推行老師協作教學,以照顧個別差異。2. 提供課前輔導、功課輔導、校本資優課程、考試及課業調適,為有特別學習需要的學生安排適切的支援。3. 透過聘請教學助理、朋輩支援及外聘機構舉辦不同類型的學習支援班。4. 資助及開辦多元化的課後興趣班及參觀活動,進行境外考察。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透過課程統整,設計全方位學習課程,讓學生培養自學及共通能力,發揮多元智能。
家校合作:
家長教師會為學校最重要的合作夥伴。透過強大的家長義工團隊,為學校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學校發展計劃:
與教育局及各大學進行協作,例如參與教育局學生評估網上資源庫 STAR、發展多元文本以豐富小學校本英語課程及小學校本課程發展支援計劃(數學科),參與教育大學 QEF Project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Practice (CoP) for Mathematics Teachers、常識科 STEM 特色教學活動及塑膠資源教育-3Rs & 3Cs 計劃;透過各計劃加強教師的專業發展,藉以提升教學效能。學校持續發展自主學習,加強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本校提倡班級經營,提升學生的歸屬感及學習效能。鼓勵自評文化,發展「計劃—執行—評估」模式。 優化共同備課及互評成效,培訓老師照顧學習差異及發展學生的創意,重點在如何令老師教得更有效,學生學得更深入。故安排參與各大學的特設課程或教研計劃,以達目標。
其他:
1. 學校為同學預備了不同的獎學金,鼓勵學生努力上進,如學業獎、品行獎、進步獎等。2. 學生每年都參與不同的公開賽、校際賽或國際賽,如奧林匹克數學比賽、香港青少年機械人世界盃、校際舞蹈節。3. 學校每年為學生安排境外考察活動,如北京航天科技考察、台灣環保教育及朝聖之旅、韓國文化及科技學習之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