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由法團校董會管理,校監、校長及校內各行政小組負責學校日常運作。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辦學團體校董、教員校董、家長校董及獨立校董。
環保政策:
設置廢物收集箱,綠化校園,環保小先鋒、識用冷氣計劃,設置中央廚房廚餘回收。
學校關注事項:
推行自主學習,提升學習效能,培養學生正面品德價值。(詳情請參考本校網頁。)
學習和教學策略:
本校推行活動教學,著重學生兩文三語的發展,配合電子教學模式推行自主學習。中文科實施以普教中;英文科參與教育局英文故事教學計劃的Primary Literacy Programme- Reading & Writing及自資增聘外籍英語老師,特設拼音、詞匯及文法三環架構發展學生聽、說、讀、寫能力,並配合有效益的家課,有效提升學生運用外語的能力。數學和常識科著重發展學生高階思維,透過探究發現方法學習,再配合全方位的學習活動,令學生樂於學習。運用合作學習的策略加強朋輩互動,建構學生的協作及溝通技巧。逐步推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成效。
關鍵項目的發展:
全校已鋪設無線網絡,配備先進電腦設備,增設多部平板電腦,教師均接受電子學習及自主學習培訓,並應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本校更獲得優質教育基金撥款發展校本STEM coding電腦機械編寫課程,引入電腦科,全面提升學生高階邏輯思維及解難能力;於不同科目實施專題研習,發展學生共通能力;推行校本德育課程,建立正確價值觀,推廣關愛校園文化。推行閱讀獎勵計劃,推動跨級伴讀及家長伴讀,以提升閱讀風氣;引入各方面專業支援,深化課程,提升學生學習效能。
共通能力的培養:
透過STEM及編程教育、戲劇教育、專題研習、科學探究活動、領袖生培訓、合作學習、資優教育等,建構學生的創意及邏輯思考、批判性思維、解難能力、協作能力及溝通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開辦多項課程以照顧個別差異,如自學班、功課輔導班、拔尖補底班、加強輔導班、小老師計劃及奧數班。有教育心理學家駐校,提供專業支援。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個別學生可作功課及考試調適。自設校本分層工作紙及課程設計,備有基礎題及高階/思考題,照顧不同能力學生之需要。另設網上學習平台,學生在家中也可鞏固學習,部分平台亦會按個別學生程度分派合適的練習提升學生能力。
家校合作:
透過不同渠道與家長溝通,舉辦校長茶聚,聆聽家長對學校之意見,並定期舉行家長日、交流會、親子旅行、家長教育講座、工作坊及成立家長義工隊等,加強家校合作。另出版刊物「星語」,讓家長了解學校的發展。
校風:
透過不同渠道與家長溝通,舉辦校長茶聚,聆聽家長對學校之意見,並定期舉行家長日、交流會、親子旅行、家長教育講座、工作坊及成立家長義工隊等,加強家校合作。另出版刊物「星語」,讓家長了解學校的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全面推行以普教中。
2. 建構英文語音、詞匯及文法基礎及強化英語寫作能力。
3. 推行利用平板電腦教學,培養自主學習之精神。
4. 發展「一生一體藝」。
5. 推動編程教育普及化,每名學生皆可學習編程,配合翻轉課堂模式,訓練學生創意及邏輯思維。
6. 發展STEM課程,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強化綜合和應用跨學科知識與技能的能力,讓學生發揮創意潛能。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每年三天教師專業發展日。
2. 推行同儕觀課與備課、教學示範、組織學習圈及專業交流活動。
3. 集中於專科教學及優化課業設計及教學策略培訓。
4. 參與教育局與大學合辦之支援計劃,建立學習圈,進行跨校備課、觀課及研課,發展有效的課堂策略。
5. 鼓勵教師參與各項教育局及校外專業機構舉辦之進修,發展教師專業。
其他:
1. 蟬聯機械人比賽香港區冠軍,繼續代表香港出征美國參加世界錦標賽,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發展校本機械人課程,推廣編程教學。
2. 積極參與公開或校際比賽,代表學校到美國、泰國及深圳比賽,讓學生拓展視野、發揮潛能,全年共獲獎多達四百多項。
3. 每年均籌劃境外交流及體驗活動,如日本、新加坡、韓國、中國。
4. 上下學期各設學科獎、進步獎、獎學金,鼓勵各級同學在學業上求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