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法團校董會為最高管理組織,日常管理由校長會同各部門主管領導。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法團校董會於2006年成立,校董成員共15人,包括:辦學團體校董、獨立校董、家長校董、校友校董、當然校董(校長)及教師校董。
環保政策:
打造綠色健康校園,推行環保教育及回收活動。已啟用中央飯堂,不再使用棄置的飯盒及減少廚餘,並在天台安裝了太陽能發電板。午膳收集廚餘,製作堆肥,用於校園園圃種植。校園設有花圃、各層走廊及課室外放置盆栽,美化校園。學生定期收集課室廢紙、膠樽等,放入校園三色筒。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本校採用合作學習模式,照顧個別學習差異,課堂上透過互動,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
2. 星期一至四設早讀,每周設有圖書課,並於各級推行親子閱讀獎勵計劃,提高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興趣。
3. 教導學生自學策略,如寫筆記,使用工具書、上網搜尋、整理資料的方法,以及透過運用六何法、概念圖、腦圖等有系統的思維策略,協助理解及分析。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致力推動電子學習,培養學生自學。
2. 虛擬運動及單車融入體育課程,音樂藝術融入生命教育。
3. 推動學生創意,透過藝術教育及科技活動,包括:朗誦、舞蹈、戲劇、樂器、寫作及科技製作等,培養學生創意。
4. 積極推動閱讀,設早讀及校本閱讀獎勵計劃。
共通能力的培養:
1. 於常規課堂學習閱讀策略。
2. 以全方位學習、合作學習、專題研習、群體活動、服務學習等,提升學生的共通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1. 設加強輔導、課後輔導小組、功課輔導班,照顧個別學習差異。
2. 英文閱讀計劃:按學生能力,安排合適的英文圖書。
3. 課業設計:設挑戰題,提升尖子的能力。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1. 按個別學習需要進行課程剪裁及調適,減少抄寫。
2. 為成績優異的學生提供拔尖訓練,設挑戰題。
3. 為成積稍遜的設課後功輔。
家校合作:
1. 家教會每年舉辦聯歡聚餐、親職講座、周末興趣班、親子師生旅行。
2. 設有家教會辦公室暨家長資源中心。
3. 家長經常擔任學校義工,參與仁濟義工服務。
校風:
1. 家教會每年舉辦聯歡聚餐、親職講座、周末興趣班、親子師生旅行。
2. 設有家教會辦公室暨家長資源中心。
3. 家長經常擔任學校義工,參與仁濟義工服務。
學校發展計劃:
1. 透過電子學習,促進自學能力。
2. 發展生命教育、德育及公民教育、環保教育。
3. 發展學校心靈藝術區。
4. 美化校園。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每年按需要為教師提供校本培訓。
2. 鼓勵老師按個別的需要進修。
3. 科本共同備課、觀課、課研及就科目發展一同參與專業進修,互相交流心得。
4. 安排公開課、家長觀課,提升教學透明度。
其他:
1. 設立各類獎勵予學生,建立自信,包括獎證、獎學金,獎勵在學業、品行、服務及課外活動有傑出的學生。
2. 本校表演隊伍經常獲仁濟醫院、社區機構等邀請表演,亦舉辦繽紛嘉年華、旅行、各類比賽、活動,提升學生自信。
3. 參與仁濟醫院院屬學校「一帶一路」旅學團,參加「同根同心」計劃的學習交流團及與姊妹學校合作的藝術交流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