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法團校董會、校監、校長、副校長、校政小組及多個功能小組。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學校已成立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校長、家長校董及教員校董。
環保政策:
綠化校園、校園清潔、珍惜資源、環保教育及環保措施。
學校關注事項:
中層人員的管理﹑學生自主學習及關愛文化。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設立英文常識及英文音樂科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2. 週六設十多項學術及體藝活動,使學生學習生活更多元化。學校設有級任輔導課、圖書課和週會等,並注重生命教育活動及戶外實地學習,以擴闊學生的學習經歷。舉辦多項跨學科及聯課活動,幫助學生建構知識及發展共通能力。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 培養學生資訊科技能力及素養。
3. 培養學生專題探究的能力,為配合各級課程,本校每年均舉辦「專題研習日」,包括博物館、動植物公園、海洋公園、養蜂場、公立圖書館及警署等。
4. 透過集會短講、戲劇、升旗禮及成長課等活動,培養學生德育及公民教育的意識,本校曾多次獲「德育及公民教育」獎,並舉辦了不少相關主題的活動。
共通能力的培養:
學校注重學生共通能力的發展,不同科目實施專題研習學習外,也在各科目滲透共通能力元素。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週六額外聘請導師,進行不同性質的「拔尖補底」課程,使能力不同之學生均獲照顧。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推行促進學習評估,讓學生在互動互助的學習過程中,加強學習動機及鞏固學習。推行課後學科精英培訓及輔導教學,進行拔尖補底工作,使能力不同之學生均獲照顧。
家校合作:
本校已成立法團校董會,一位家長代表出任家長校董,參與學校最高決策。 每年家長教師會舉辦各項活動,令學校生活更添姿采。
校風:
本校已成立法團校董會,一位家長代表出任家長校董,參與學校最高決策。 每年家長教師會舉辦各項活動,令學校生活更添姿采。
學校發展計劃:
1. 建構關愛、愉快的校園學習生活。
2. 優化校本課程,繼續發展基本能力及共通能力。
3. 優化照顧學生學習差異計劃。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日、工作坊、研討會、課堂實踐、行動研究、協作教學、共同備課、同儕觀課、參觀、交流、分享及反思等。